博物館美學散步

主持人:劉惠媛 播出時段:星期三 22:00-23:00

序號
主持人
節目名稱
長度
分享
點播次數
Showing 101 to 120 of 120 (3 Pages)

20220518-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在每個日本人心中,都存在一種追求「本真」和「純淨」生活的美學觀念。比起將特定資訊通過視覺形式傳遞給觀眾這種直接明瞭的手段,以寂為基礎的日式平面設計,更看重通過聯想性的畫面,去引導觀眾用「心」領悟其內涵。
-侘寂wabi-sabi
本周「藝術的故事」主持人劉惠媛將探索日式美學精神,談談日本平面設計橫跨五十年歷史的關鍵發展脈絡受到哪些影響,從侘寂Wabi-Sabi美學、茶道、傳統繪畫浮世繪到動漫畫等,了解日本美學意在言外、「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意境,帶領聽眾朋友們認識簡潔而不簡單,始終保持獨創風格的基礎日式美學。
 

20220511-博物館美學散步:波特小姐的插畫世界

劉惠媛


身穿藍色夾克的彼得兔, 個性頑皮又愛冒險,經常像孩子般在田園間嬉戲,深受大小朋友歡迎,這隻伴隨我們成長的「彼得兔」,1902年誕生於英國畫家碧雅翠絲.波特的筆下。
沒有受過正統美術訓練的波特從小時常觀察自己飼養的寵物,並將牠們細微的動作以素描的方式畫下輪廓,再勾勒出每隻動物的神情,畫出屬於自己的原創性,其中以彼得兔系列繪本最受歡迎,被 譯為 30多種語言,而創作彼得兔的事蹟,也以傳記、芭蕾舞劇、電影、動畫等方式,永久記錄下來。
本周「藝術的故事」主持人劉惠媛將介紹碧雅翠絲.波特, 除了是兒童繪本作家,同時也是環境保護人士的她 ,為了避免如畫般美麗的景色被破壞,利用賺來的版稅,在土地拍賣會上購買農莊,波特留給兒童的禮物,不只是彼得兔,同時也保留大自然的美好。
 

20220504-博物館美學散步:布魯諾‧莫那利

劉惠媛


「藝術不應該與生活脫節,讓美麗的事物只供欣賞,而拿醜陋的東西來用。」─布魯諾‧莫那利
出生於義大利米蘭的布魯諾.莫那利,兒少時期因為「無聊」和「好奇心」的驅動做了一些天馬行空的行為,對世界的萬事萬物求知若渴,雖然對抽象抱持高度的興趣,但不只喜歡做哲學性的思考,也希望讓藝術和設計民主化,融入公共生活。
當布魯諾.莫那利發現找不到適合給兒子讀的童書時,他透過觀察兒子對色彩、圖像和材質的反應,出版了10本精緻又獨特,具有立體感的圖畫書,讓孩子透過五感體驗精心設計的書頁,翻轉傳統童書,把閱讀語話權交還孩子,帶動溫柔的童書革命,可謂超越時代的先驅。
本周「藝術的故事」主持人劉惠媛將介紹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與設計師之一,布魯諾‧莫那利,分享被畢卡索譽為「現代達文西」的他,如何讓設計擔任藝術與大眾的橋梁,兼具美觀實用且容易讓人理解,以個人擁有的自由幻想力量,去發現與實踐無人能見的真相。
 

20220427-博物館美學散步:桃園市民學藝員

劉惠媛


「學藝員」一詞源自於日本,指的是博物館的專業人員,在日本必須要有國家級的學藝員資格才能從事該行業。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引用「學藝員」概念,於105年開始辦理「桃園市民學藝員」培訓計畫,培育在地文化人才,認識桃園在地特色、企劃撰寫與策展活動、文化館舍營運發展與實習,透過各式各樣的活動培訓學藝員帶領民眾感受文化的內涵與樂趣,考驗學藝員們的創意與團隊合作精神。
本周「博物館大趨勢」主持人劉惠媛邀請博物館教育發展協會桂雅文理事長,分享實務經驗,談如何帶領學藝員投入活動辦理,透過公民參與成為桃園文化的生力軍!
 

20220420-博物館美學散步:美學CEO會客室

劉惠媛


創辦25週年被喻為兩岸三地博物館學出版的第一品牌的「五觀藝術」出版社,引進「藝術管理」、「博物館學」與「非營利事業」的方法學,翻譯並出版許多精彩的專業用書,除了幫助學習者與國際接軌的參考實用手冊,更激盪華人博物館界的「創新」與「改變」。
本周「美學CEO會客室」主持人劉惠媛邀請五觀藝術出版的創辦人桂雅文總監,細說自己的創業機緣,從如何成立博物館顧問公司及五觀藝術,到出版各種博物館、教育和藝術管理的專書。娓娓道來她拓展博物館新視野,厚植競爭力的精彩人生。
 

20220413-博物館美學散步:行政法人制度研究

劉惠媛


近年來,國內有關博物館/美術館行政法人制度的變革與討論方興未艾,英國、法國及日本的博物館機構,過去二十年在組織管例、財務與人事方面,各國因應環境設計因地制宜的行政法人制度,有不同的成效與結果,足以作為臺灣的借鏡。
本周「博物館大趨勢」主持人劉惠媛邀請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的張瑜倩教授為聽介紹英、法、日三國制度設計的獨到之處,特別是英國博物館受到國家財政、制度的影響提出的因應之道。深入剖析不同案例中,博物館/美術館在營運管理上的績效與利弊得失,並提出臺灣在相關制度的設計上尤須關注與思考的各種面向。
 

20220406-博物館美學散步:後疫情時代的博物館教育推廣(二)

劉惠媛


科技改變了人們詮釋藝術的方式,當代博物館以數位工具活化典藏,連結個人生命經驗及地方情感,提升民眾文化感受力。
位居城南超過一甲子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從在地性出發,透過數位科技重新詮釋典藏文物,建構「城南何趣」專案計畫,開展「嗨!大師」、「哪一味?」、「假鬼假怪」三個子計畫,邀請民眾參與創造城南與史博館的故事,成為從生活中創造更多故事的美感體驗家。
本周「博物館大趨勢」主持人劉惠媛再次邀請國立歷史博物館教育推廣組、同時也擔任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的辛治寧老師與聽眾朋友們分享史博館如何「修館不休館,服務不打烊」,藉由虛實整合拓展對話空間,以多元的方式歡迎大眾近用博物館資源,加深藝文館所存在的意義
 

20220330-博物館美學散步:後疫情時代的博物館教育推廣(一)

劉惠媛


近年來氣候變遷、新冠疫情等大環境的改變,考驗著國內外藝文館所的韌性與永續經營能力,也讓他們重新思考他們的社會角色。
現正整建中的國立歷史博物館開館至今68年,閉館期間透過許多教育推廣活動保持「近用性」,除了線上網路資源,線下也與在地社區創造連結,其中「Creative Boom! 一起迸創意!」系列活動,以「人」為出發,「紅色寶盒」、及「三彩寶盒」帶給兒童及家庭觀眾有別於以往的博物館體驗;「創齡寶盒」,與長輩們牽起深厚的情感,嘗試以跨域合作,讓更多長輩找回心中的家。
本周「博物館大趨勢」主持人劉惠媛邀請國立歷史博物館教育推廣組、同時也擔任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的辛治寧老師與聽眾朋友們剖析後疫情時代博物館的趨勢與改變,分享歷史博物館的教育推廣實例,期許小別後明年以新的面貌、更好的服務與大眾重新見面。
 

20220323-博物館美學散步:草間彌生的藝術世界(二)

劉惠媛


「我總是日以繼夜地為藝術創作而奮鬥,
而這樣的戰鬥是永遠無止盡的。
我想要創作出更多獨創的作品,
我總是在不眠的夜晚思考著。
創作的思緒是永遠渴望未知的神秘,
我將以前衛藝術家之姿奮鬥到宇宙的盡頭直到倒下為止。」_草間彌生
2017年10月,日本前衛藝術家草間彌生完成人生心願,在東京鄰近神樂坂的新宿區開幕了〈草間彌生美術館〉。地上5層、地下1層的現代建築,像是一枚白色帶著圓角的大印章坐落都市灰色叢林中,大面積玻璃窗,透過採光與室內設計表現出純粹卻豐富的空間感。
本周「藝術的故事」將按照草間彌生的創作年表,探索佔據了半世紀當代藝術篇幅的「圓點世界」,想深入了解圓點女王草間彌生的作品母題「無限」、「永恆」與「增殖」,不妨與主持人劉惠媛一同來一趟東京的「草間彌生美術館」之旅。
 

20220316-博物館美學散步:草間彌生的藝術世界(一)

劉惠媛


「你的可愛點點南瓜,是糾纏她一生的怪獸」—草間彌生
您可曾知道草間彌生的創作靈感正是來自於從小困擾著她的幻覺問題,而這些不快樂的事情都被她喜歡使用的明亮色彩、愉快的線條,以及「幽默」的主體形象「南瓜」所隱藏。
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的草間彌生,19歲時就讀京都市立工藝美術學校,1957年接受20世紀代表性女藝術家-喬治亞·歐姬芙的建議隻身赴美,勇闖紐約藝壇,次年移居紐約從事藝術創作,至今發表了眾多具影響力的繪畫、雕塑、裝置、小說與詩等創作。
本周「藝術的故事」主持人劉惠媛將爬梳「圓點女王」草間彌生的生命經歷,解析「南瓜」帶給他的創作影響,探索奧秘的「點點」宇宙,帶領聽眾朋友們認識日本這位獨樹一格的前衛藝術家。
 

20220309-博物館美學散步:義大利文藝復興之旅

劉惠媛


解鎖文藝復興之旅古典名畫的密碼後,您準備好走訪「藝術之都-義大利」了嗎?
羅馬大圓頂「聖彼得大教堂」保存著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諸位藝術家的壁畫與雕刻;梵蒂岡博物館「西斯汀禮拜堂」三面濕壁畫傑作,多位畫家共同繪製的摩西、諾亞等聖經故事與人物;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收藏著波提切利一生中最著名的兩幅畫作《維納斯的誕生》與《春天》。
本周「藝術的故事」主持人劉惠媛延續上周主題「文藝復興之旅」,帶領聽眾朋友們探巡義大利不能錯過的城市博物館與美術館,深入文藝復興的發源地,認識舉世聞名的藝術家與壯麗莊嚴的宏偉建築。
 

20220302-博物館美學散步:「Look Again!再看一次」

劉惠媛


「每幅古典名作,都是進入另一個時代的窗口。」英國作家奧森.沃德(Ossian Ward)提出簡單十步驟「T.A.B.U.L.A.R.A.S.A.」,透過原始「注視的方法」,鼓勵讀者用現代人的方式欣賞古典名畫;其中「L」再看一次(Look Again),用心感覺藝術家的專注與靈感,讓我們在欣賞的過程中,彷彿像自己作畫一般,沉浸於創作者內心世界。
本周「藝術的故事」主持人劉惠媛將用新的角度解密文藝復興時期眾多經典作品,帶領聽眾探索欣賞名畫的哲學,來一趟空中的冒險之旅,一起「Look Again!再看一次」,透視古典文化的密碼!
 

20220223-博物館美學散步:國際紙纖維藝術雙年展

劉惠媛


「2021/22國際紙纖維藝術雙年展:蛻」以兩大子題「變化-人類世的纖維地景」以及「當代構樹-反映創作者的靈與魂」,邀請世界23個國家89位藝術家藉由繁複多變的纖維創作,重新詮釋材料,代入內容、想像與精神,展現紙纖維擁有的內蘊之美與情感力量。
本周博物館美學散步主持人劉惠媛邀請楊偉林策展人為我們導覽由國立台灣工藝研究中心與法國紙藝協會共同舉辦的特展如何凸顯天然纖維與回收人造纖維的多樣性,並分享特色又精采的紙纖維藝術作品,透過紙的創作過程開展我們與自然界的對話。
 

20220216-博物館美學散步: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劉惠媛


藝術與療癒,工藝與生活,逐漸發展成為文化中心和博物館的社會使命,位於南投草屯的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也邀請大眾共同推動「臺灣綠工藝希望工程」,以「OCOC」一社群一工藝理念,藉由工藝師結合職能治療師與受眾形成三角結構,促進工藝與社會的互動連結,落實工藝文化友善平權,傳遞工藝為生活所能帶來的美好體驗。
本周博物館美學散步主持人劉惠媛邀請張仁吉主任與我們細說從頭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緣起與沿革,分享「臺灣綠工藝精神」,並透過實際的策略推動案例談談「臺灣綠工藝希望工程」目前的推動成果,讓聽眾感受「希望、療癒、陪伴」的力量。
 

20220209-博物館美學散步:朱銘美術館

劉惠媛


臺灣最大的戶外美術館坐落於群山環抱的新北市金山,是由藝術家朱銘於1999年創立的朱銘美術館,以「M.E.E.T.」為概念,連結Museum(美術館)、Life(生活)、Eco-friendly(環境友善)與Community(在地社區),積極推廣不同學齡階段的兒童藝術教育,期盼以「活的美術館」創造永續價值,讓藝術更貼近生活。
本周「博物館大趨勢」主持人劉惠媛邀請賴素鈴館長與我們分享朱銘美術館在疫情壟罩下的近年如何異軍突起,接二連三地推出有趣的創意,更跨域結合元宇宙「GOXR」,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打造虛擬的朱銘美術館,邀請聽眾朋友們在家也能探索藝術。
 

20220202-博物館美學散步:過一個歡樂年

劉惠媛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您可知道商業發達、文化繁榮的宋朝如何過新年?
吃年夜飯的時候,全家共飲屠蘇酒。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帶著甜點,還有許多影響至今的有趣習俗。例如:壓歲錢稱之為「隨年錢」,「隨年」是根據「年齡」多少歲來發放的意思,換句話說年齡越大領的越多,是別出心裁的祝福。春節期間,遇到朋友拜年要「唱喏」,問聲「過年好」,有分為「唱單喏」、「唱雙喏」和「唱三個喏」,就是問候語說的愈多遍,表示愈尊重對方的意思。
本周博物館美學散步主持人劉惠媛將從飲食文化發展的角度,分享古色古香的年節習俗。進而從餐具到飲茶喝酒的杯具,談唐人煮茶,宋人點茶、分茶的趣味故事和古代的生活美學。
 

20220126-博物館美學散步:嘉義市立美術館

劉惠媛


2021年新開幕就廣受好評的嘉義市立美術館,是一座古蹟新生的建築物,同時榮獲「2021國家卓越建設獎」與「2021年台灣建築獎首獎」,是由黃明威建築師與王銘顯建築師合作,融合集結三棟年代各異、風格迥異的建物包含:1936年的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1954年的酒類倉庫及1980 年的菸酒成品倉庫,改建成的新美術館,不但成功保存文化資產,亦成為嘉義市最復古又最新潮的城市街道風景。
本周博物館美學散步主持人劉惠媛特別邀請討論度極高的本案建築師黃明威,與聽眾分享他成為建築師的成長經歷,分享他對於歷史文化、建築與人之間的獨特見解,讓美術館不止是美術館,改建後室內與室外景觀設計,親民的廣場規劃,場域的新精神,展現出當代藝術與建築、結構、材料專業的表現。
 

20220119-博物館美學散步:ART BOX小美術館

劉惠媛


位於淡水紅樹林有一個小美術館,坐落於兩棟擁有獨特曲線立面的建築—「藍海」和「海納川」中,這是一座私人美術館,許多人不知道但對外開放。
「ART BOX小美術館」分為兩個館所,「光明館」使用灰黑色地板建材,在白色空間中堆疊出「黑」的層次,呈現極簡設計中的細節;而「靜謐館」,封閉的空間以燈光反射白色大理石地板,營造溫暖的氛圍,讓觀賞者用更深入的心靈,與作品對話。
本周博物館美學散步主持人劉惠媛邀請財團法人大隱文化藝術基金會暨小美術館的創辦人張裕能董事長用都市的觀點欣賞藝術,透過介紹小美術館的建築空間、館藏,分享收藏藝術的幕後故事。
 

20220112-博物館美學散步:藝術的故事

劉惠媛


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食譜?何時開始產生了美食的評論?您可知道有哪些畫中描繪了美食饗宴?本周博物館美學散步主持人劉惠媛將藉由「藝術的故事」談飲食的樂趣,帶聽眾朋友們探索名畫裡藝術與美食的對話。
法國畫家馬內的「草地上的午餐」,油畫中的裸女坐在兩位西裝筆挺的男士之間用餐時,穿插著餐具和食物的擺放,這幅頗具爭議性的藝術史名畫,對爾後多位畫家影響深遠;例如印象派大師莫內的「草地上的午餐」,向馬內致敬就描寫三五好友在悠閒的午後談笑風生,反映了歐洲19世紀盛行的野餐風氣。
 

20220105-博物館美學散步:迪化207博物館

劉惠媛


您知道台灣人最喜歡的醃漬物前五名分別是:台式泡菜、豆腐乳、鹹豬肉、筍乾與剝皮辣椒嗎? 迪化207博物館現正推出的「醃漬-封存美味」特展,從生活中經常食用的醃漬物談起,經由鹽、糖、醋、油、醬油等調味與先人的智慧連結,讓食物得以保存,增添新風味,展場除了展出各種百年來與醃漬相關的器物,更有難得一見的醃漬醬菜攤,呈現早年市井生活樣貌。
本周博物館美學散步主持人劉惠媛邀請華安綺館長與聽眾朋友們分享迪坐落於大稻埕的迪化207博物館,如何以推廣台灣常民生活文化與老房子再利用為理念,推出一檔檔充滿台灣味的懷舊特展,驚艷大眾目光。
 

【博物館美學散步】節目中提供國內外最新博物館、美術館展覽、教育等藝文訊息,及與展覽專業相關的知識與技術。鼓勵民眾利用閒暇時間走進博物館,認識博物館、愛上博物館。同時,節目中亦廣泛介紹與「生活美學」相關的文化藝術、建築設計、旅遊與閱讀等「美好生活」的創意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