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樂豆知識

現代人的新爵士運動 愛樂人的音樂知識殿堂

序號
主持人
節目名稱
長度
分享
點播次數
3
節目部
02:00
26
5
節目部
02:00
18
6
節目部
02:00
50
9
節目部
02:00
77
Showing 1 to 9 of 9 (1 Pages)

自由爵士(Free Jazz)

節目部

歷經咆勃(Bebop)革命與調式爵士(Modal Jazz)的洗禮後,六零年代的爵士樂反骨精神重現,不但試圖掙脫爵士樂的最後一道理論防線,更師法當時古典樂界盛行的機遇音樂,刻意破壞音樂中的調性與結構,藉以衝撞出意料外的驚人效果。這樣的音樂風格前所未見也無以名之。姑且稱它為自由爵士(Free Jazz)吧!

自由爵士的美學觀極為抽象,樂手自由無章法的演奏看似雜亂無序,卻需倚賴樂手間高度的合作默契與演奏水準才能維持其細微的音樂脈絡。它象徵的是一種爵士精神的反動,強調以更即興、更直覺的方式表達樂手的思路與情緒;不僅顛覆傳統的音樂概念,更挑戰聽眾的聽覺極限。

自由爵士提昇了爵士樂的思想境界,雖然曲高和寡,但卻啟發了廿世紀後期無數的爵士大師,前仆後繼為崇高的音樂理想而奮鬥,讓爵士樂以各種面貌存在於樂迷的心中。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編輯撰寫

調式爵士(Modal Jazz)

節目部

自廿世紀初以來,爵士樂歷經數次演變,在咆勃樂(Bebop)的革命後,爵士樂展開了百家爭鳴的大時代。直到調式爵士(Modal Jazz)的出現,才讓爵士樂再次進化,最終掙脫理論的束縛,振翅高飛。

調式爵士興始於五零年代,當四零年代咆勃樂打遍天下無敵手之時,許多樂手注意到原本發展自和弦概念的快速即興演奏似乎越走越窄,而和弦變化的各種可能也被嘗試殆盡。當即興法則即將走入死胡同之際,此時又出現了一批天才樂手另闢蹊徑,捨棄了舊有調性和弦、將即興的方向著眼於曲調的發展。

原本消弭調性的理由只為了讓即興手法有更寬廣的空間,但沒想到卻造就了爵士樂再一次的風格轉變,空靈的音響效果讓爵士樂從外在的感官刺激昇華為內在的心靈洗滌。而爵士樂也這一次又一次的無心插柳中,兼容並蓄,浴火重生。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編輯撰寫

硬咆勃(Hard Bop)

節目部

當酷派爵士(Cool Jazz)在美國成為爵士音樂的主流、暢行無阻時,從未有一刻安定的爵士靈魂卻又躁動了起來。這次,比咆勃樂(Bebop)更深刻的硬咆勃(Hard Bop)自酷派爵士中蓄積了反動的力量,在五零年代大放異彩。

硬咆勃又稱精純咆勃,雖然以舊式的咆勃樂為發展基礎,但卻融合了當時美國流行樂壇所盛行的藍調(Blues)與靈魂樂,讓原本存活在爵士樂邊緣的咆勃樂重新找到了定位。然而精純的定義不僅於此,更重要的是它代表著原屬於黑人爵士音樂的復興,讓爵士樂中原有的黑元素經過淬鍊後更加透亮、耀眼。

爵士樂的精采在於天馬行空的創意與無限寬廣的包容,兩相激盪下總能綻放出絢爛的光彩,讓人甘心成為爵士音樂永遠的信徒。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編輯撰寫

酷派爵士 (Cool Jazz)

節目部

俗諺云:「物極必反。」,這句話套用在酷派爵士(Cool Jazz)可說是最貼切的形容。

盛行於四零年代的咆勃樂(Bebop)雖為爵士樂的發展開闢了新天地,然而卻也讓爵士樂陷入另一個泥淖中。咆勃樂的艱深與極端讓爵士樂走向邊緣化,不但大幅提高樂迷的欣賞門檻,也讓演奏的樂手陷入取捨兩難的困局。咆勃樂於是成為天才的遊戲,凡夫俗子難以親近。

既然無法演奏的更快更強,那就放慢速度吧!

四零年代末期,另一群樂手嘗試用另一種方式重新詮釋咆勃樂的即興理論。他們將演奏速度放慢,重視音色的純淨與變化,抹去咆勃樂尖銳複雜的和弦運用,以平緩柔順的曲調取而代之。

相較於咆勃樂的狂熱奔放,酷派爵士以一種冷靜恬淡的態度放鬆你的情緒,讓爵士樂再度回到眾人的懷抱,重獲新生。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編輯撰寫

咆勃樂 (Bebop)

節目部

盛行於四零年代的咆勃樂(Bebop)開啟了爵士樂的狂飆時代。一如其他音樂風格,咆勃樂的出現同樣充滿驚奇。在戰雲密佈的那個時代,許多爵士樂手直奔沙場從軍報國,大樂隊的搖擺風格也逐漸流於僵化。

因此有一群年輕的樂手跳脫了大樂隊的框架與束縛,選擇用令人目眩神迷的即興技巧表現自己。此時的爵士樂不再是紙醉金迷的靡靡之音,而是較量演奏實力的競技場。 

快到無法分析的和弦變換與即興技巧,不僅挑戰樂手的能耐,更考驗聽眾的聽覺神經。

瘋狂、刺激就此成為咆勃樂的代名詞,在煙硝瀰漫的四零年代,為爵士樂注入巨大能量。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編輯撰寫

搖擺樂 (Swing)

節目部

結合了藍調(Blues)與散拍音樂(Ragtime)的爵士樂,到了三零年代又有了嶄新的風貌。這次,爵士樂不僅要你坐著聆聽,更要你一起隨著音樂一起搖擺。

三零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使得爵士大樂隊生存不易,在大型夜總會紛紛關門大吉的情況下,樂隊領班們轉而將樂隊帶往舞廳與小酒吧。為了迎合不同客群的需要,爵士樂開始跳起了舞,搖擺樂(Swing),就此應運而生。

改變節拍中的重音、加強切分音的力道、引用大量流行曲目,這都是搖擺樂的特色。在這個時期,收音機裡傳來的儘是搖擺樂,所有的表演場地也都是他們的天下。美國人用搖擺樂渡過了經濟低潮與世界大戰,不僅為這苦悶的世界帶來蓬勃生氣,更讓爵士樂成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編輯撰寫

散拍音樂 (Ragtime)

節目部

若說藍調(Blues)是爵士樂的根,那麼散拍音樂(Ragtime)必定是爵士樂的魂。

散拍音樂又稱繁拍音樂,盛行於爵士樂剛開始發展的廿世紀初期。由法非混血的克里歐人所開創的散拍音樂融合了歐洲的傳統和聲概念以及黑人與生俱來的節奏感,讓樂風聽來帶有強烈的韻律感。

而演奏者除了必先具備絕佳的節奏感外,還要能一心二用,讓旋律穿插在繁複的切分節奏間形成錯落有致、忙而不亂的絕妙音響效果。

有了散拍音樂,爵士樂不再只是黑人哀淒訴苦的悲歌,它讓爵士樂有了快樂的理由,也讓爵士樂換上了嶄新、活潑的新面貌。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編輯撰寫

工作歌 (Work Song)

節目部

烈日驕陽,在棉花田裡揮灑汗水的奴工們,一邊辛勤工作,一邊高聲歌唱激勵早已疲憊的身心,這就是十九世紀盛行於美國南方的工作歌(Work Song)。

工作時怎能分神唱歌?雇主又怎能容許奴工們在農忙時造次?原來正是這些工作歌提高了奴工的生產效率。音樂,不只撫慰人心,更能振奮精神。工作歌常由一人領唱,眾人應答。領唱者不斷變換歌詞與曲調,眾人則以簡短答句回應,例如“Hallelujah!”。

百年後,工作歌歷經了爵士樂的洗禮,不再只是血淚交織的苦痛。更多的是人們對於這段歷史永難磨滅的印記與省思。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編輯撰寫

藍調 (Blues)

節目部

藍調(Blues)是爵士樂的根,要認識爵士樂必先認識藍調。正統的藍調音樂發源自十九世紀後半葉的美國南方,是黑人在工作時所吟唱的勞動歌曲。藍調音樂充滿獨特的韻味,在音階中獨特的「藍音」往往是支撐歌曲散發魅力的靈魂。

早期的藍調有十二小節的定制形式,歌手通常會在這十二小節的固定和弦裡以即興方式自由演唱。隨著爵士樂的興起,藍調音樂與時俱進,非但沒有被遺忘,反而以各種嶄新面貌呈現,成為美國現今最重要的文化遺產。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編輯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