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美學散步

主持人:劉惠媛 播出時段:星期三 22:00-23:00

序號
主持人
節目名稱
長度
分享
點播次數
Showing 101 to 134 of 134 (3 Pages)

20230419-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本週主持人將介紹在2023.03.18 - 07.30 臺北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展出的展覽《抽象之眼》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說:「在本質上,一張照片永遠無法像一幅畫一樣完全超越它的主題。同樣的,一張照片也永遠無法超越它的視覺本身──然而在某種意義上,這卻是現代繪畫的終極目標。」 脫離視覺符號的依附,擺脫一張照片必須要有可以辨識的事物,探討抽象的攝影裡所有可能的閱讀觀點,我們找尋看向鏡中抽象之眼。
 

20230412-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本週主持人將介紹許多與晚春初夏相關的作品,並用不同的角度與觀點帶著大家一同解析
法國羅可可時代重要代表畫家Fragonard
1765年由於他的作品被狄德羅大加讚賞,國王買下,所以他被學院接納。
聖朱利安請求他的同事朵揚,繪置一幅年輕女孩盪鞦韆為主題的圖畫。這位業餘的藝術愛好者,希望畫中女孩可以由一位主教為她梳妝,而他本人,可以因為鞦韆一窺女孩的裙襬春光。這個請求被朵揚以敗壞社會道德的理由婉拒,不過朵揚因此向聖朱利安推薦福拉歌那。在主人翁以及意境上的稍作修改,福拉歌那於同年完成了《鞦韆春光》
 

20230405-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本週主持人將介紹許多與春天相關的作品,並用不同的角度與觀點帶著大家一同解析
想是波提切利的名作《春》或者是
1485年完成的《維納斯的誕生》是波提且利的另一幅傑作,表現的是希臘神話中代表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從大海中誕生的場景,這幅畫的繪畫風格在當時頗為與眾不同,不強調明暗法來表現人體造型,而更強調輪廓線,使得人體有淺浮雕的感覺,而且極適合裝飾作用。畫面中的女神肌膚潔白,金色的長髮飄逸,無愧為是完美的化身;但臉上卻又掛有淡淡的憂愁、迷惘和困惑。
 

20230329-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本週主持人將介紹中世紀開始發展出的插畫類作品
在19世紀中至20世紀初,有歐洲畫家想要突破舊有的美學界限,他們認為將自然事物很逼真地畫出來,已經失去藝術意義了,於是新畫風便由此而生。其中,印象派和立體主義派(cubism)是較廣為人知的,但這位法國畫家亨利馬蒂斯連印象派的框框也打破了,以鮮艷飽滿的色彩,開闢「野獸派」這條新蹊徑。
 

20230322-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本週主持人將介紹許多藏在你我身處的鬼怪們
提起「妖精」時
各位的腦海中會浮現何種樣貌呢?
擁有蝴蝶般美麗翅膀的小妖精、
住在森林深處的尖耳妖精、
於洞穴或地底鍛造武器或飾品的妖精……
這些樣貌及個性千奇百怪的妖精,其實就生活在你我四周。
 

20230315-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本週主持人再次邀請到高雄餐旅大學掌慶琳教授來到節目當中
這次他將與我們分享,近期國門大開,許多民眾已經出國或者準備出國
而日本更是大多數人的選擇之一
掌教授便會與我們分享,日本京都的必去景點以及他在京都的特別體驗!
 

20230308-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本週主持人邀請到高雄餐旅大學掌慶琳教授來到節目當中
他將與我們介紹因為疫情在國旅中興盛的『宅旅行』
國外原本是指在家中度假,就算到戶外活動也只在國內,甚至只在自家附近。
Staycation,字面拆開來就是「Stay(住宿)」+「Vacation(假期)」
在國內的短途兩天一夜旅行中
散步附近街道,欣賞可能是平日匆匆一撇的景觀,
不同心情會突然發現某些小角落充滿驚喜。
 

20230301-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本週主持人再次邀請到花藝教授許盛美老師來到節目當中
在這次的訪談中,許老師要與我們分享
在植物與空間以及花藝的組合
中華花藝在古典的底蘊下,
發展出與現代藝術的結合,甚至帶有時尚感的創作花型
 

20230222-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本週主持人邀請到花藝教授許盛美老師來到節目當中
他將與我們分享花藝的美與生活如何連結,
同時也會講解簡單的插花藝術
中華花藝在古典的底蘊下,
發展出與現代藝術的結合,甚至帶有時尚感的創作花型
 

20230215-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本週主持人將在生活美學單元中
接續上周跟大家來談論
日式美食與和風設計之間的關係
也將一同探究,日式飲食受到了哪些影響
與台灣的文化之間又存在哪種關係
 

20230208-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本週主持人將在生活美學單元中
與大家來介紹日式便當
在生活中飲食佔了我們許多時間
對於各國美食也都各有所好
其中日式美食更是讓大多數人著迷
像是日本便當,更是包含的許多設計的巧思,猶如藝術品一般
在節目當中就將與大家來談論從
日本豐富的飲食文化裡面了解牙籤筷子等,食物與器具的巧思
 

20230201-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本週主持人將繼續與大家來談論公共藝術,
接續之前的節目討論到公共藝術為何,以及變化可能性,而本週將會檢視藝術品走出美術館後
在開放空間,與大眾的關係,重新理解公共藝術在都市中所扮演的角色,
當中也因為外在世界改變,環境變遷,也造就的新的公共藝術
 

20230118-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現代人生活在一個驚奇、對立、無法預期的時代
所以人們會有各種的危機接踵而至
同時也會對未來寄望著有更多樣的變化
尤其對於藝術類型來說,在當代藝術裡還有很多種可能性
是很難以定義範疇與其變化
本周主持人將在節目中與大家討論 何謂公共藝術
 

20230111-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從1980年代的美術館,就已經將青少年兒童視為重要的客群之一
美術館展示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
主持人將來與大家介紹美術館如何帶領當今的兒童,經由豐富的生活經驗連結,走入藝術當中豐富的歷史與文化
在美術館靈活開放的學習場域中,美術館中的藝術教育者如何以多元智能或跨領域學習的方式,為兒童帶來有意義、有趣味的課程
 

20230104-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本周主持人將與大家介紹,博物館要如何吸引孩童留下腳步並也能在展覽中獲得知識與專注
2003年,舉世聞名的法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將大演化廳中原本用於舉辦教育活動的空間,重新規劃成一個專為六到十二歲的兒童設計的展廳。規劃團隊參訪各大兒童博物館與兒童藝廊,諮詢數十位科學家、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家、兒童展示設計專家等相關人士,與多達50幾家的大大小小執行廠商協調溝通,經過長達七年之久的籌備與製作後,「兒童廳兒童廳的展示設計大量運用互動概念,
透過各種媒介(如標本、雕塑、圖像、影片等)幫助孩子融入展場,在整體空間與色調上也多以流線造型、飽和色彩等來提高親切感。
 

20221228-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溫馨的聖誕佳節過去,即將迎來的是揮別2022的跨年夜與元旦假期,每個節慶時都會有因應當個時節或節日的相關食物,而在各國也都會有不一樣的節慶美食與習俗
本周主持人將與大家介紹俄羅斯、義大利、日本等不同國家,他們有什麼跟我們不同的風俗民情
而本周的節目部分內容是節錄自《安妮新聞》
《安妮新聞》是教育部委託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承接美感教育計畫,在 109 年開始的特刊
 

20221221-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本周主持人將接續介紹台灣早期美術史
在60 70年代台灣藝術界風起雲湧
有許多勇敢充滿熱情的藝術家 利用創作藝術的方式來反映當下的時代
在1970年代還有張照堂 黃永松 都有不同形式的作品出現
以裝置批判反省為主的作品 像是張照堂先生就有非常優秀的作品
當時僕僕風氣也影響許多藝術家,有利用蒙太奇或拼貼的方式創作
其他的藝術家也開始用生活裡面常見的食物等具象的物品來創作
 

20221214-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本週將回顧1950-1960年間台灣美術的發展史
也將提到五月畫會成立與當中的故事
五月畫會是台灣畫家劉國松等人在1956年受到師大教授廖繼春鼓勵和正統國畫論爭氛圍的影響下,與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校友一同組成的畫家協會。影響了台灣藝術從古典的靜物保守風格轉為現代藝術風格。造就了大批富有創新精神的本土現代藝術家,發展出東西互補、多元並存的獨特體系,帶動台灣畫壇的革新,影響了台灣美術從古典的保守風格轉為豐富多變的現代藝術型態。畫會之所以取名為「五月」,是得自巴黎「五月沙龍」的靈感。
 

20221207-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本週要來回顧台灣美術的發展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有非常精彩以及非常重要的藝術家的故事
像是日治時期具代表性的三位台灣藝術家-林玉山、陳進、郭雪湖的台展三少年、
以及50年代後半期,「五月」、「東方」畫會的成立,等等內容
主持人將帶著大家共同了解戰後台灣的美術多元化 以及這個時代背景下如何觀察這些藝術
 

20221130-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本周請到OMA大都會建築事務所台灣總監林家如建築師來到節目當中
她將與我們分享,與雷姆庫哈斯的工作經驗,與在OMA的點滴
大都會建築事務所,簡稱為OMA,OMA 於鹿特丹、紐約、香港、北京、多哈都有辦公室。
而創辦人的雷姆·庫哈斯,曾於2000年獲得第二十二屆普利茲克獎。
他的作品包括了荷蘭駐德國大使館、西雅圖中央圖書館、中央電視台新址大樓,以及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等等
 

20221123-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簡稱北藝、北藝中心,是位於臺北市士林區由臺北市政府監督的行政法人機構,為的臺北市專業文化展演設施。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從2008年荷蘭OMA(大都會建築事務所)拿到競圖、2012年開始動工,一直到2022年正式開幕登場,
本周節目主持人邀請到OMA北藝中心項目總監的林家如建築師來到節目當中,他將與我們分享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的管場介紹 空間設施及建築特色,以及劇場、色彩系統、台北試演場,設計的理念風格。
 

20221116-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3%被收錄藝術博物館的藝術家爲女性,但卻有83%的裸體爲女性。」
萊比錫美術館的歷史藝術向一群女孩們提問:你看見畫作背後「性別、權力、社會」觀點之間的拉扯與平衡嗎?
導演雪莉.席爾弗為一位藝術家,擅長透過作品探討公共和私人、敘事和記錄、觀察與被觀察間的模糊地帶,本片邀請女孩們從清新觀點,討論論藝術史中恆常辯駁的關鍵性別議題!
本周主持人將與大家來探討 在今年台灣國際人權影展也有展出的『女孩博物館』紀錄片
 

20221109-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你是否曾想過用不同的觀點走在博物館之中?
在博物館裡所看到的展品,你有曾想過他們的來歷?
本周主持人邀請到原點出版社總編輯葛雅茜來到節目當中
與我們分享該社出版的《誰的博物館?》一書
大英博物館和羅浮宮有哪些掠奪而來的收藏?
頂尖博物館有哪些避而不談的黑歷史、不可告人的驚悚故事?
1772年大英博物館花了約今日的3600萬台幣,進行第一次古物收購,
收藏全部來自英國駐那不勒斯大使漢米爾頓
他利用特權壟斷古物輸出,透過經銷滿足自己並貼補收入
 

20221102-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現代藝術中的各種流派雖然各有主張、風格迥異,其實是個一脈相承、無法切割的精采故事
本周主持人將與大家介紹在現代藝術與設計之間的關係
有些設計其實跟美無關,只為了刺激你思考,因為它們來自達達主義。
或者是包浩斯講究簡約、品味的現代主義,近百年後的今天仍大受歡迎
從「純觀賞的」美學,到「能用的」美學,造就了今天大家喜愛的精品、時尚、建築;不同流派的演變與特色,原來都息息相關,無法切割。
 

20221026-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現代藝術指大約在1860年代至1970年代這段時期內創作的藝術作品,也包括了該時代所創作的藝術的風格和哲學。在現代藝術中,本著以實驗精神?主導,拋棄了過去的傳統,藝術家開始嘗試以新的角度和想法去思考關於材料的本質和藝術所實現的功能。
本周主持人將繼續與我們介紹現代畫的變遷與其故事,
例如克里斯多夫婦將建物變成雕塑,也讓地景變成他們的畫布。這些創作都在短短兩週後恢復原貌、材料也被回收,限時現地的做法,打破了作品恆久留存的概念,這些「會消失的事物」卻讓人們得以用嶄新眼光看見地表的風景。
 

20221019-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現代藝術指大約在1860年代至1970年代這段時期內創作的藝術作品,也包括了該時代所創作的藝術的風格和哲學。在現代藝術中,本著以實驗精神爲主導,拋棄了過去的傳統,藝術家開始嘗試以新的角度和想法去思考關於材料的本質和藝術所實現的功能。
本周主持人將與我們介紹現代畫的變遷與其故事,像是以滴畫著名的傑克遜·帕洛克,他所代表的抽象表現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之後盛行二十年、以紐約為中心的藝術運動,是受世界矚目的美國藝術,一般被認為是一種透過形狀和顏色以主觀方式來表達,而非直接描繪自然世界的藝術。
 

20221012-博物館美學散步

劉惠媛

近年一些研究指出:美術館觀眾花在欣賞藝術品的時間極為短暫(平均每件藝術品約15秒),他們在美術館裡很少有舒適或受到歡迎的感覺。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在館裡走動參觀時很容易感到疲憊,幾乎沒有久逛的心情。
主持人本周將和大家思考,如何愛上美術館,又能以甚麼樣的方式去探索,同時也去探究美術館的本質以及美術館對民眾來說的意義,破除美術館很深奧,或是要懂藝術的人才懂得欣賞的舊思想
 

20220928-博物館美學散步:最美的書店專輯(二)

劉惠媛

台灣第一家人文藝術書店誠品,自2020年「敦南誠品」關門落幕後,近期「信義誠品」的去留更是備受矚目。1989年成立時,創辦人吳清友先生曾說:「誠品,不只是一間書店,更是一個空間,一個安頓身心的場所。」,大型書店的經營管理行銷方式都獨樹一格,除了高質感的室內裝潢之外,舉辦包含書展、講座以及各類藝文空間,不只改變了台灣的書店生態,敦南誠品24小時營業的行銷傳奇,一時蔚為華人世界的美談,成為許多愛書人心中的夢幻書店,記憶中的吉光片羽。
本週博物館美學散步主持人劉惠媛將分享自己的誠品經驗與記憶中的誠品書店,聊聊這一個有著獨樹一格的動機與創造力,結合書店、商場與零售的「文青百貨」,如何面對待轉型「書中有商、商中有書」吸引不同的客群!
 

20220921-博物館美學散步:最美的書店專輯(一)

劉惠媛

「有眼光,才能煉就風格;有風格,才能成為獨一無二;獨一無二,才能創造出被時代想要的價值!」
在供過於求、物質過剩的時代裡,推出被需要的商品是基本,要抓住眾人目光就必須創造出被想要的商品;有著全日本最美書店之稱的蔦屋書店,背後的靈魂人物增田宗昭先生,從2007年開始在部落格寫下生活觀察和工作體悟,最初的讀者是自家經營團隊 CCC(Culture Convenience Club) 集團的員工,多年之後《風格是一種商機》這本書,集結 1500 篇的精選隨筆集結成冊,希望能和更多讀者分享自己的工作心法,幫助大家找到工作中的意義。
本週博物館美學散步主持人劉惠媛將帶您了解一個懂經營管理的風格者的商業思考與工作心法,聊聊在別人眼裡平凡的風景,如何成為「增田宗昭」眼裡的大商機,一同陷入這位風格者所打造的幸福空間!
 

20220914-博物館美學散步:博物館大趨勢

劉惠媛

繼上週推出以博物館「開源」為題,盤點世界各國重點博物館,邀請設計師、創意人一同來尋覓靈感之後。本週「博物館大趨勢」專題,主持人劉惠媛將與您分享更多歐美文化機構,如何打破博物館圍牆,把已超過著作權保障期間,屬於公眾領域的作品,紛紛開放至公眾領域,形成的數位化革命包括openGLAM, Open Data、Creative Commons(CC授權)觀念,透過網路平台讓更多數位化典藏品資料、圖片、文物、聲音、影像等,開放共享與共創的文化素材,實現21世紀現代博物館的使命之一推廣文化知識近用性,並邀請公眾,一同體現藝術生活化的理念。
台灣open museum,透過館藏數位化的進行授權傳播,鼓勵大家自由運用於綫上策展、教學、再創,猶如人人可以打造一個自己的藝術典藏和知識百科!
 

20220907-博物館美學散步:源來如此!大博物展THE GRAND MUSEUMS

劉惠媛

近年來全球博物館為推動知識平權,紛紛開放數位化的典藏圖像,強調文化素材的共享與共創,猶如打造人類超級知識庫。
台灣設計研究院2022年度特展推出「源來如此!大博物展THE GRAND MUSEUMS」,以博物館「開源」為題,盤點世界10間重點博物館開源機構、超過4千張的精美藝術圖像,並透過70件開源授權再創的國內外作品案例,邀請設計師、創意人一同來尋覓靈感,,認識公眾領域知識的Open Data、Creative Commons(CC授權),與讓大眾了解一探經典設計背後的來源!
本週博物館美學散步主持人劉惠媛特別邀請策展人黃顯勳,同時也是「日目視覺藝術」設計總監,為大家深入導覧「源來如此!大博物展」介紹精彩展展出內容。
 

【博物館美學散步】節目中提供國內外最新博物館、美術館展覽、教育等藝文訊息,及與展覽專業相關的知識與技術。鼓勵民眾利用閒暇時間走進博物館,認識博物館、愛上博物館。同時,節目中亦廣泛介紹與「生活美學」相關的文化藝術、建築設計、旅遊與閱讀等「美好生活」的創意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