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憶的人文食堂】節目主持人韓良憶擁有深厚的飲食文學背景,經由她深入淺出的引導,每道食物彷彿都變成一個別具深意的人生哲理,每道料理方式,都是一種面對人生的態度。以「季節」為經,從生活中的當令飲食展開探索,邀請聽眾跟著節目一起在飲食文化中,嚐遍日常百味,宛若經歷人生的饗宴。以「飲食故事」為緯,邀請飲食文學作家,美食家及相關素人等,分享他們典藏心中,歷經時間與各種人生考驗的飲食故事,傳遞從飲食激發的正面力量與美好。

20251006【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你記憶中的「臺灣甜」是什麼呢?是中秋節的月餅、過年的年糕,是綠豆椪、紅龜粿,還是以前廟口才買得到的小點心?
本週的《良憶的人文食堂》,邀請到《臺灣甜:那些滋潤心靈的傳統節日糕點》的作者——和菓子。
她透過文化與歷史,把台灣一年四季、伴隨節慶的糕點,重現到大家眼前。像臺灣各地都有當地特色的「糕餅」,甚至連名字、外型都很特別。有些你我耳熟能詳;但也有一些名字,可能是第一次聽到。
像宜蘭頭城的「菜餅」、澎湖人早期「冬瓜糕」,甚至有人家的「家族月餅」,變成家人情感的連結。
這些故事,都收錄在《臺灣甜:那些滋潤心靈的傳統節日糕點》裡。
一起來聽聽這些糕點背後珍貴的臺灣故事。
20250929【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的《良憶的人文食堂》,邀請到攝影家—陳建維 David。
在鏡頭之外,David還有一道最能代表家的味道,那就是「雞湯」。
從挑土雞、抓藥材,到慢火燉煮兩次的秘訣,David把媽媽留下的隨興做法,變成了自己的拿手料理。不只是補身體、幫忙「登大人」,更是媽媽的關愛。現在,這份記憶也成了他待客的拿手好菜,這碗朋友笑稱的「高端雞湯」,有家的溫度,也有故事。
除了聊料理,也聊創作。David的攝影展《相機不見了》目前正在谷公館展出,他分享了這段與相機的「失而復得」,以及影像帶給他的各種思索。
20250922【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的《良憶的人文食堂》,邀請到青年京劇代表人物—徐挺芳
從十多歲開始走進傳統戲曲的世界,到在舞台上詮釋「美猴王」,徐挺芳一直是京劇界備受矚目的名字。
這次更特別的,是他即將跨足現代劇場參與新戲《後生》,融合了傳統京劇與流行音樂,堪稱一場世代對話的演出。
挺芳不只是戲曲舞台上的「武生」,更是熱愛流行文化、勇於突破的年輕表演者。從「傳統」到「現代」,人生就像他說的,像老鷹蛻變一樣,需要打碎自己,重新砥礪生長,再一次振翅高飛。
挺芳將與我們聊聊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以及新作《後生》的故事。
20250915【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的《良憶的人文食堂》,邀請到Fika Fika Cafe創辦人—James 陳志煌
來自南投鹿谷的「醬筍」蘸上苦茶油,是James的母親對味覺的講究;從童年節日裡那一塊大家分著吃的牛排,到如今親手煎牛排給兩個孩子吃,是一份從上一代延續到下一代的愛和儀式感。
James 不只是咖啡職人,更是個熱愛料理的人。
在軍中的那一份「煎牛排」得到將軍稱讚,為了留住牛排的味道,甚至在家中研究烹飪到燒壞了好幾支鍋具。據說那一份牛排,還讓知名美食評鑑修改了參賽資格限制。
一起聽聽來自James分享的好味道。
20250908【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的《良憶的人文食堂》與大家聊聊,秋天到了,市場上的菜色、水果也悄悄換季了,帶來了滿滿的時令好味道。從漁港上岸的螃蟹,到市場剛摘下的玉米,都是秋天最誘人的禮物。
從茴香菜、玉米、地瓜、山藥,到水果的文旦、梨子,海產的秋刀魚、草魚、還有毛蟹、紅蟳......,各式各樣的好食材,都進入最好吃的時候。
秋天,就是要吃得懂、吃得巧。我們一起感受秋天的好滋味。
20250901【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的《良憶的人文食堂》,邀請到同時是作家、譯者,也是室內設計師的陳岳夫。
對他來說,家裡的餐桌上永遠少不了一鍋「滷肉」。
肥瘦分明、隨時都能加肉繼續煮,像是一個大家庭裡不斷延續的日常。
另外一道是「竹筍排骨湯」。清甜的湯頭融合脆嫩的筍子,讓他記憶最深的是:第一碗先配滷肉飯,第二碗乾脆就直接變成「湯泡飯」,呼嚕呼嚕一口接一口。
透過岳夫的餐桌故事,帶我們一起看見家族、童年,還有最難忘的「家的味道」。
20250825【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良憶的人文食堂》,邀請到《啊!人生這一味》的作者林永勝。
他是一位陶藝家,也是千秋陶坊的創辦人。許多米其林餐廳都用過他的手工陶器。
林永勝說,陶藝是他一生的志業,但「寫作」才是他最深的夢想。《啊!人生這一味》這本書,將他「從軍旅到家庭,從童年到人生」的起落,把真實的經驗化作故事,用一道道菜連結起人情與記憶。豆腐、地瓜、豆瓣醬……,這些都不只是味覺,也是他生命中難忘的味道。
20250818【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的《良憶的人文食堂》,邀請到影視圈的「雙金」常客,獲金鐘、金馬獎肯定的音效師——周震。
工作上他是專業的聲音職人,生活中卻多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斜槓身份,做辣油。用花椒及十多種香料萃取的調味油。好吃到中西料理都能搭!
而最能代表他對「家」的味覺記憶,他覺得是媽媽的「腳丫餅」。
用簡單的麵糊,加上雞蛋、糖,最後在鍋上攤出一隻隻小腳丫的形狀,還點上五顆「腳趾頭」。童年的甜香,一直讓他念念不忘。
從聲音到餐桌,從影像到味道,交織出他的生活樣貌。
20250811【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良憶的人文食堂》,邀請到《無肉之歡》新書的作者——張慰慈老師。
對慰慈來說,廚房就是禪房。料理與用餐時的專注,也是修行的一部分。《無肉之歡》延續了「吃當令、吃當地」的原則,結合四季食譜,用蔬食滋養身心。
「吃素」起源於她病後的體悟:懂得去分辨身體真正的需求,讓蔬果取代過多的肉類,不但清爽無負擔,營養也很充足。她鼓勵大家,不必全然戒肉,只要偶爾嘗試蔬食,就是給身體最好的禮物。
20250804【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的《良憶的人文食堂》,邀請到黃建和—阿和,和大家聊聊他記憶中最深刻的幾道菜:宵夜時端上的蛋炒飯、父親親手做的紅燒牛肉,還有幾乎快消失在市場上的芋莖(偶懷)。
簡單、家常,卻盛裝著父親沉默深沉的愛。阿和說,這些「不是大菜」的記憶,成了他長大後做菜的原點。
而「偶懷」不是料理書上的熱門菜,卻是一種曾經種在家門口的滋味,是父親說不出口、卻藏在味蕾裡的童年。
20250728【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台灣的夏天一年比一年熱,天氣一熱,胃口就跟著差了。
「到底要吃什麼,才能涼快一點、舒服一點呢?」
本週的《良憶的人文食堂》一起聊聊夏天適合吃些什麼。從苦瓜、西瓜、冬瓜、綠豆湯,到蓮子、黃瓜這些「夏日好食材」,不但當令,也有許多讓身體「清熱降火」的效果。
為什麼古人說夏天要「吃點苦」?為什麼綠豆湯最好避免「加冰塊」呢?
關於這些小知識,一起聽《良憶的人文食堂》分享。
20250721【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你一定吃過糖醋排骨,但你吃過馬祖做法的糖醋排骨嗎?」炸過的排骨配上蒜末、糖與白醋,還要加入酥炸地瓜,再來點翠綠花椰菜點綴。
本週的《良憶的人文食堂》,邀請到來自馬祖的曹翠雲,分享這道讓她念念不忘的家中好味道。
馬祖人如何靠潮間帶這座天然冰箱,挖花蛤、採佛手、找野生淡菜……用在地食材煮出一桌不平凡的家常菜呢?這些海產的料理方式,也跟我們在台北或台灣本島吃到的很不一樣!
20250714【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的《良憶的人文食堂》,邀請到《老派生活有約吃飯之必要》作者──陳陸寬。一起來聊聊「吃飯」這件事,「約吃飯」這件事,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建立、一種儀式感的回歸。
阿寬的「貓下去」餐廳開了16年,他在書裡這樣寫:「那些我與人喝的酒。那些餵飽肚子與靈魂的所在。那些吃飯的情調。還有那些教會我吃飯的人。」
從在家吃飯的小細節、朋友邀約的飯桌禮數、到餐桌上的「開話題小天使」角色,他說的,是我們可能都經歷過、卻越來越少放在心上的時刻。
一起吃喝、談天說笑,一起在不同的飯局場合,好好吃飯,好好享受,既老派又充滿愛。
20250707【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的《良憶的人文食堂》之「美味話家常」,邀請到吳鳴老師。
說到記憶中的味道,他回答:「醃漬品。」
對於來自客家家庭、從小在山地村落生活的吳鳴而言,醃菜、酸菜、菜乾,正是家中那片土地、那段歷史的滋味。酸菜不只是酸菜、梅乾菜也從不只是梅乾菜。從一道道醃漬的菜品,到每一段與文化共生的生活智慧,一起聽吳鳴老師分享,帶你重新看見日常裡的滋味。
20250630【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台灣人愛吃海鮮,但我們有屬於自己的「海鮮文化」嗎?
本週的《良憶的人文食堂》,邀請到黃之暘老師作客。除了是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的教授,更是《怪奇海產店》、《好好吃魚》的作者。
⠀
他說:「我們是假研究之名,行口腹之實。」從左營媽媽的手藝、基隆魚市的成長記憶,到釣魚、養魚、吃魚的生活觀察,在這一集,我們不談水產分類,而是聊聊一條魚如何走進我們的餐桌、記憶和文化裡。
《好好吃魚》這本書,帶領讀者更淺顯易懂地了解,如何好好吃魚?吃好吃的魚?
20250623【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的《良憶的人文食堂》,邀請到良憶的好友—陳睦琳。
睦琳的媽媽是一位小學老師,很忙碌,卻還是堅持每天為家人做菜。她親手撰寫了四大本食譜,其中的人氣家常菜「蒸肉餅」印象最深刻。當中的獨門祕方:在絞肉裡加入蘋果泥,讓肉更嫩、味道更甜美。除了「蒸肉餅」外,另一個屬於家的滋味,是一碗特殊作法的炒米粉。
收聽本週的《良憶的人文食堂》美味話家常,一起聽聽睦琳家的好味道。
20250616【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現今生鮮超市林立,或許在都市生活的我們,越來越少真的踏進傳統市場。但其實,市場裡藏著四季的轉變、藏著一整代人的故事,藏著「生活感」。
本週的《良憶的人文食堂》,邀請到《菜市場的一年:100種少婦好吃驚的蔬菜採買攻略》作者廖炯程。從科技業白領,轉身回到菜攤接棒,他用自己的雙手與家庭的記憶,寫下台灣味的日常。
一起聽炯程聊聊怎麼買菜、怎麼挑菜?還有「市場裡的職人哲學」。
買菜,不只是買食材,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20250609【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良憶的人文食堂》之美味話家常,邀請到大辣文化主編洪雅雯,聊聊關於「蔭鳳梨」的回憶與滋味。
在她的童年記憶裡,「蔭鳳梨」不只是餐桌上的一道菜,更是相傳的「家的味道」。
從外婆到媽媽,從醃鳳梨配稀飯、炒菜、蒸魚,到冬天裡拿來當麻油雞的蘸醬,蔭鳳梨不只是餐桌上的一道菜,也承載了在高雄大樹這塊故鄉的回憶。
也許不是人人熟悉,但它所蘊含的「鮮」與「時間」,卻令人難以忘懷。
20250602【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的《良憶的人文食堂》,邀請到飲食文學作家、也是《舞伎家的料理人》漫畫推薦人——盧怡安,帶大家走進京都的文化角落。
⠀
你聽過「舞伎家」嗎?那是在京都茶屋文化中,尚未正式成為藝伎的「舞伎」們所住的地方。她們年紀輕輕,正在接受嚴格訓練,生活中有著不少禁忌,不過她們也要吃飯。在這樣充滿規矩與傳統的環境裡,會端出什麼樣的菜呢?
⠀
從一道道簡單卻溫柔的家常菜,看見舞伎們背後的堅持與文化傳承,也看見料理扮演的重要角色。
20250526【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良憶的人文食堂》之美味話家常,邀請到主廚Nobu Lee,分享童年與料理的連結——從媽媽做的日式漢堡排,到他自己創作的李氏咖哩。那些熟悉的味道,原來不只是食物,而是對母親的懷念、對家的想像,也是他走過人生變化的力量。
一起聽Nobu Lee分享如何重現媽媽的味道,怎麼在記憶與現實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料理風格。還有那份藏著情感的漢堡排,背後的故事令人動容。
20250519【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的《良憶的人文食堂》,邀請到《不是只有玉里麵:神山腳下的菜市場》作者譚玉芝,聊聊她移居到花蓮玉里,展開生活的一段故事。
⠀
三年前,因為疫情,她回到台灣,回到了更慢、更貼近土地的節奏。在玉里,她住進一間老宅,學著用當地食材做菜、觀察田野的變化、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誠。
⠀
這本書記錄了她在玉里的所見所感,不只是飲食,更像是一段重新認識自己的旅程。
⠀
如果你最近也覺得生活有點快、節奏有點緊,就一起收聽本集節目。跟著玉芝的腳步,在風景與味道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喘息空間。
20250512【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的「美味話家常」,邀請來自香港的威廉及台灣的詠怡夫婦。一位移居台灣十年的「新香港人」,他心目中的家常味是什麼呢?他說,一碗椰子雞湯,是他媽媽的味道,也是他心中「家的味道」。
從香港到上海、深圳,再到落腳台灣,搬遷的城市變了,但那口湯,始終帶他回到童年的廚房,回到媽媽張羅飯菜的身影。除此之外,還有像「蒸水蛋」、鹹魚蒸肉、茶餐廳的早餐A餐等等,都是滿滿港式風情的好味道。
味道,比語言還誠實,它記錄了人與人之間最溫柔的連結。收聽本集的《良憶的人文食堂》—美味話家常,一段來自香港的故事。
20250505【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的《良憶的人文食堂》,邀請到作者—黃開洋,一同分享他的新書《味道的航線:從馬祖到台灣,福州飲食文化探秘》。
我們熟悉的紅糟、雙胞胎,其實都藏著一段來自「福州」的旅程。
從巷口的鐵板聲,到馬祖漁村的紅麴香氣,食物是時光的載體,也是一道道生命故事的線索。這些看似平凡的滋味,都是移民記憶的藏身之處。
不只是吃一頓飯,是聽一段歷史,是看見一段文化如何跨海而來,在台灣落地生根。
本集節目邀請到開洋,一起聊聊福州飲食如何經由馬祖中繼,走進台灣人餐桌的故事。
20250428【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的「美味話家常」,邀請到流行音樂人,於新加坡創辦音樂資產管理公司的吳佳倫,分享來自母親的「洋食」好味道—「炸雞、香蕉蛋糕、胡蘿蔔蛋糕」。
在以往年代,炸雞通常會在外面的餐廳享用,尤其是美式炸雞的連鎖店林立。但佳倫記憶中的味道,是一種特別的炸雞。
因為母親當年的工作背景,讓她學習了炸雞的做法,成為佳倫心中的好滋味,家之味是特別的洋食。一起收聽本周的「美味話家常」,聽聽佳倫的成長故事,以及炸雞、蛋糕的好味道。
20250421【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的《良憶的人文食堂》,邀請到時藝集團餐旅長—王琦玉,談他的新書《北山時雨─我的京都前妻懷孕了》
「看了會餓,讀了會醉,是我對這本小說的最高期待。」
在人生的下半段,轉而踏進提筆記事的小說家。作為「台灣頂級餐飲推手」的王琦玉,融合自己對於美食的敏銳,寫下了第一部作品。
於他而言,京都的味道有非常多:有麥酒、清酒、也有牛雜鍋的好味道。
將美食與情感故事完美融合,寫下《北山時雨─我的京都前妻懷孕了》這本書。
節目後段,更提及他與世界知名清酒品牌「獺祭」合作、開發的故事。
一起收聽本集節目,聽聽在京都的故事,讓他眷戀的京都的味道。
20250414【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邀請珠寶詩人—曾郁雯,來到美味話家常單元,與大家分享家常的味道。
說到家常的味道,那定是一碗牛肉麵的好滋味。
後來,牛肉麵經過母親重新設計,變成了排骨麵,裡頭獨門秘方的黑白胡椒鹽,點綴之餘,更把家常的味道昇華到新的層次。也在郁雯對味道的記憶上深刻烙下印記。
歡迎收聽本集節目,聽聽郁雯的分享,家常菜的那碗最獨特的排骨麵,還有黑白胡椒,品嘗她心目中最好的味道。
20250407【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的《良憶的人文食堂》,邀請到曾為知名主播的新聞工作者—鄒倩琳。
曾任新聞工作者的鄒倩琳,在疫情期間誤打誤撞進入了直銷領域,從起初的直銷小白,到看破直銷的幕後真相,寫下了在這段期間對直銷的獨白。
前段時間引起大量討論的YouTuber影片,由錫蘭Ceylan深入探索心靈課程議題「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揭露了這些心靈課程的心靈控制及幕後操縱手段。
而換作是直銷,是否也是一樣的手法?以自身經驗闖入直銷領域3年的經驗談,鄒倩琳將與我們分享,她觀察的「直銷的真相」。
20250331【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邀請建築老師李清志,來到美味話家常單元,與大家聊聊家常美味。
清志老師的父母都曾在海外留學,他們的家庭也因此接觸較多西洋的事物,受到的影響可以從飲食習慣看出。首先清志老師分享家裡逢年過節會吃的「炸肉丸子」,是媽媽跟阿嫲學的一道菜。這道肉丸類似於北歐肉丸的樣子,拿去炸得酥脆後,搭配番茄醬一起吃,是他小時候最期待的味道。另一道「酸甜肉 Sweet and Sour Pork」,則是起源於海外唐人街餐廳的一道菜——咕咾肉,也是清志老師媽媽的拿手菜之一。更特別的是,以前母親準備給清志老師跟父親帶去學校的便當,裡面裝的不是一般飯菜,而是非常西式的三明治,與一般台灣家庭形成強烈的對比。
歡迎收聽本集節目,透過清志老師的分享,從家常菜了解他獨特的家庭背景故事吧~
20250324【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良憶老師邀請王耿瑜導演來到節目,分享公視與小公視推出的兒童節目《節氣×六感實驗室》。
王耿瑜擔任該節目製作人,將與大家介紹節目概念並且分享拍攝過程的趣事。以六感體驗為核心,帶領小朋友們貼近自然,探索節氣的變化,進而開發他們無限的創造力。小朋友們在節目中純真的表現跟回饋,對大人而言是一種充電與療癒。
有興趣的聽眾朋友,可以到公視與小公視以及YT上面收看喔~ 也不要錯過本集《良憶的人文食堂》節目,透過製作人王耿瑜的分享,感受孩子們純真無暇的世界
20250317【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20250310【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良憶老師邀請的是威士忌執杯大師——林一峰來到節目當中,分享新作《威士忌旅程再啟》。
本書再啟是延續之前的威士忌旅程,介紹這幾年在國際市場備受矚目且重要的產區。節目中,林老師將分享他對威士忌的心得和見解,透過到世界各地的威士忌酒廠經歷,提出對當地文化的觀察之餘,記錄在每塊土地所展現的獨有人文特色。此外,威士忌的台灣味,既如何搭配台菜一起享用,以及可以在家自己做的威士忌調飲推薦等等,林老師也將在節目中不藏私分享。
鎖定本集節目,開啟品味威士忌的旅程故事~
20250303【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邀請曾經來過節目的葉美瑤老師,這次來到美味話家常單元,與大家聊家常菜。非常特別的是,葉老師首先想到的是小時候家裡附近賣的「醬油蛋炒飯」。小時候外食的機會很少,只有媽媽偶爾不做飯,她才跟爸爸以及弟妹一起出去吃。這道醬油蛋炒飯便成為了兒時的她與爸爸的共同記憶,是她到現在還難以忘記的美味。此外,每逢端午節葉老師的媽媽一定會親力親,親手包的粽子,大人小孩都喜歡。而提到葉老師自己現在的小家庭,主要掌廚的是丈夫,分享的其中一道「蒜頭炒青菜」,做法簡單又好吃。
歡迎收聽本集節目,感受家常滋味與溫暖情懷!
20250224【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良憶老師將邀請李清志老師,與大家介紹他的新作《青春不只18/大人的鐵道旅行》。本書是清志老師時隔20年,再次出版的一本關於鐵道旅行的書籍。在節目中,不僅介紹日本的鐵道旅行 20條路線,同時想傳遞的概念是「青春不只18」,青春不設限,在於心態以及一顆懷抱熱忱的心。
喜愛旅遊、日本,或是鐵道迷的聽眾朋友,歡迎一同收聽本集節目!跟著建築老師李清志的腳步,開啟一趟大人的鐵道旅行,從中探尋旅行的意義。
20250217【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美味話家常單元,邀請的來賓是良憶老師的好朋友,威士忌旅遊作者——梁岱琦。說到家常菜,梁老師覺得最能夠代表她的,是「魷魚螺肉蒜」這道酒家菜,因為這道菜跟她父親有關,也能夠喚起她對兒時美好時光的記憶。
另外,受到丈夫是澎湖人的影響,梁老師現在的家庭飲食大多以澎湖風味為主。在節目中她也特別分享幾道澎湖菜的做法,像是花生炒高麗菜、酸瓜煮魚、鮮魚米粉等等,都是澎湖非常道地的家常美味。
歡迎一同收聽本週節目~ 美味上菜!
20250210【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農曆新年接近尾聲之際,良憶老師將跟大家聊聊家常菜,介紹《黃婉玲的減醣家常菜》這本書,分享一些黃老師在書中寫到的減醣家常菜的做法,像是「豆仔粥」以及「鹽水五花肉」這兩道讓她印象深刻的菜。
此外,本集良憶老師也將分享她覺得很適合在這個季節燒來吃,屬於她家味道的浙江菜。那就是「爛糊肉絲」和「蔥爆肉絲」這兩道菜,食材都可以使用當令的蔥跟結球白菜,做法簡單又美味。
邀您一同收聽本集節目,透過簡單又健康的料理方式,吃出食物最純粹的美味。
20250203【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美味話家常單元,邀請曾經來到節目的黃致豪律師,這次他將分享兩道菜,都是出自黃爸爸的手藝。首先是「蒜味豬油拌麵」,是黃律師在青少年時期半夜肚子餓時,爸爸為他準備的宵夜。拌麵的蒜味嗆辣十足,奇香無比,裡頭卻是充滿了父親對孩子的關愛。另一道是夏季限定的「竹筍海鮮粥」,也是黃爸爸非常拿手的料理,美味程度總能讓小時候的他一碗接著一碗把整鍋都吃完。
另黃律師如此印象深刻的家常菜,是他與父親之間的故事。收聽本集節目,懷念兒時的滋味、體會親情的可貴。
20250127【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邀請的是糖果廚房主理人,也是烘焙和烹飪老師的作者——莊雅閔老師,來到節目與大家介紹《古早味台式點心圖鑑》這本書。良憶老師與莊老師在節目中談論了很多本書當中的豐富內容,包含米製點心、澱粉類點心、糖的百變狀態等等。不僅僅只是食譜,本書更提到古早味台式點心的曆史、風土,以及歷經的變遷。喜愛吃古早味台式點心,或是想了解這些美味點心背後的知識,本集節目不容錯過!
20250120【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集節目,良憶老師將為大家介紹她的姐姐——韓良露的《回味台北》。這本書出版於2014年,是良露老師在台北生活的回憶錄。節目當中,良憶老師透過姐姐的文字,喚起對過往台北的那些兒時記憶,並分享自己切身生活在這座城市的體會。
回味台北,回味的不僅是食物,更是在回顧台北的歲月、時代的變遷、以及那些曾經美好的時光和點點滴滴。一同收聽本集節目,找尋台北這座城市的滋味、美好記憶的感動。
20250113【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集來賓邀請的是作家毛奇,來到美味話家常單元,與良憶老師和聽眾朋友們一同聊聊家常菜。
說到代表自己的家常菜,毛奇馬上想到的是樸實無華的「麵線」。毛奇的阿公喜歡苦茶油乾拌面線的吃法、爸爸則喜歡搭配麻油一起吃;而非常有趣的是,她的先生是廈門人,也喜愛吃麵線,因此麵線這道菜成為了毛奇家裡最常出現的一道菜。
另外,毛奇也分享廈門的沙茶麵,味道類似於東南亞的叻沙。這道沙茶麵是毛奇先生的家鄉味,毛奇學會了它的做法後,沙茶麵也成為了能夠代表毛奇的家庭味道。
歡迎收聽本集節目,品味家常的美好滋味吧~
20250106【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節目良憶老師邀請新經典文化的創辦人兼總編輯——葉美瑤老師,一起聊聊一部知名的漫畫《深夜食堂》。去年底已經出到第29集的《深夜食堂》,出自日本漫畫家安倍夜郎之手,裡頭述說各種豐富的人物角色以及人情世故,並且與日本飲食文化做結合。在本集節目中,良憶老師與美瑤老師一同談論了這本漫畫的歷史、影響、以及當中發生的有趣故事和出現的日本料理,為此作品做了一個簡單完整的梳理。喜愛日本文化亦或是想了解日本飲食的聽眾朋友,敬請期待本集精彩內容!
20241230【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邀請章魚法官-張瑜鳳來到節目當中,這次不聊法律,而是與大家分享她的家常味道。章魚法官的父母都是閩南族群後裔,但從小在客家族群較普遍的中壢長大,並且求學和工作在台北市的章魚法官,這樣的家庭背景與成長環境就體現在她家裡的餐桌上。
說到能夠代表自己的家常菜,章魚法官馬上想到的是媽媽的竹筍絲肉末稀飯,那是晚餐前足以填飽四個孩子的料理,充滿了媽媽的愛心。勤儉持家的媽媽,也會親手自製豆漿和饅頭,剩下的豆渣還用來做成鹹甜兩種口味的豆渣煎餅。一家人一起製作食物的過程,是他們共處的美好時光,簡簡單單的幸福。
20241223【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來賓——黃致豪律師,將來到節目分享他的首部職人小說《有罪推定》。本書裡六篇不同的故事,是致豪律師參考真實社會案件並結合自身經驗與研究結果所創作。在節目中,致豪律師將與大家探討故事裡的犯罪事件與現實的關聯性,從理解犯罪背後的動機和脈絡,從而反映社會問題並直探人性本質。透過撰寫有趣的推理小說,讓讀者探討社會議題之外,也是致豪律師內心自我對話的過程。
對法律議題或是犯罪推理感興趣的聽眾朋友,別錯過本集精彩內容喔~
20241216【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美味話家常,邀請的來賓是廚藝精湛的網路基因公司總經理——Mouse施俊宇,身為鹿港人的他將與大家分享代表自己的幾道家常菜。
首先是過年在阿嫲家必喝的冬筍豬肚湯,這道湯是他在過年餐桌上的大魚大肉中,最期待的味道。再來是清明節回阿嫲家一定會做的鹿港式潤餅,也是Mouse非常懷念的童年記憶。最後Mouse也分享了一道專屬於媽媽的炸豬排,是Mouse的媽媽跟牧師太太學的料理,只不過將它從美式改良成台式的口味,而這道炸豬排也成為他媽媽的拿手菜。
收聽本集節目,感受家常滋味背後的那些美好點滴吧!
20241209【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良憶老師邀請《鹽選島滋味》的作者之一,也是洲南鹽場的執行長——蔡炅樵,來到節目當中與大家聊聊「鹽」的奧妙。擁有17年曬鹽經驗,號稱「洲南鹽承續」的蔡炅樵老師,將會分享許多有關鹽的知識,以及生產鹽背後的故事。鹽作為料理時最常被使用的調味料,其重要性不容忽視。邀請聽眾朋友一同收聽本集節目,體會鹽的不同風味與價值吧~
20241202【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邀請的是,曾來到節目分享書籍的作者——郭強生老師,這次他將在美味話家常的單元與良憶老師聊聊家常菜。
說到家常菜,郭老師最先想到的是學生時期帶去學校的便當,都是前一晚家裡吃剩下的菜,但只要便當盒裡有蛋餃,就能讓他覺得足夠滿足。郭家的蛋餃非常特別,是紅燒大蛋餃,完全屬於郭家的創意發明。另外,郭老師也提到一些母親的湖南菜,以及外婆做的醋雞,是他難以忘記的美味。
歡迎一同收聽本集節目,從家常味道回味童年記憶與故事。
20241125【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邀請來賓:詩人吳俞萱,在節目中與大家分享新書《帶著故鄉行走》。這是一本吳俞萱從2020年至2024年間的旅遊日記,透過旅程遇到的事情,以及與兒子小川的對話,以文字記錄當下的感悟。吳俞萱帶著小川從花蓮體驗阿美族生活、再到美國、秘魯等國外上民主學校,身處不同的場域,體驗截然不同的文化,從中探索世界各地不同樣貌的美。
20241118【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節目,良憶老師邀請的是曾經來到節目當中的作者——舒哥 舒國治老師,這次他將在「美味話家常」的單元與大家聊聊能夠代表他的幾道菜餚。祖籍為江浙寧波的舒哥,將分享傳統江浙菜,像是爛糊肉絲以及雪菜燒魚。舒哥的家裡是如何烹煮這些家常菜呢?一起收聽本集節目,從他們的吃法了解寧波家庭的日常。
20241111【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節目,邀請從小在大稻埕長大的昌正浩,與大家分享大稻埕美食攻略。昌哥將在節目裡不私藏推薦大稻埕迪化街必吃的早餐和傳統小吃,並且從這些平民美食,加以述說店家老闆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聽完本集節目,帶著《大稻埕滋味》這本書,穿梭台北大稻埕街巷,品嘗美好滋味吧!
20241104【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美味話家常單元,良憶老師邀請的是一位旅遊記者兼酒途作家——黃麗如。身為從小生活在新竹新埔的客家人,麗如將在節目中分享兩道可以代表她的客家菜:梅乾菜燒排骨以及老菜脯雞湯。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道菜當中的食材,梅乾菜和菜脯都是家裡阿婆自己親手製作的。一起收聽本集節目,通過麗如的分享,了解傳統客家家庭餐桌上的故事!
20241028【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良憶老師邀請工頭堅旅行長,來到節目與大家分享書籍《工頭堅的京都時光》。本書以編年建築歷史的方式,交代日本京都的前世今生,也讓讀者可以看見日本整個歷史的每一個階段。喜愛日本文化、想去京都旅行的你,本集節目不容錯過!讓我們一起發掘京都更多的面貌與風采,開啟美好的京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