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憶的人文食堂】節目主持人韓良憶擁有深厚的飲食文學背景,經由她深入淺出的引導,每道食物彷彿都變成一個別具深意的人生哲理,每道料理方式,都是一種面對人生的態度。以「季節」為經,從生活中的當令飲食展開探索,邀請聽眾跟著節目一起在飲食文化中,嚐遍日常百味,宛若經歷人生的饗宴。以「飲食故事」為緯,邀請飲食文學作家,美食家及相關素人等,分享他們典藏心中,歷經時間與各種人生考驗的飲食故事,傳遞從飲食激發的正面力量與美好。

20250324【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良憶老師邀請王耿瑜導演來到節目,分享公視與小公視推出的兒童節目《節氣×六感實驗室》。
王耿瑜擔任該節目製作人,將與大家介紹節目概念並且分享拍攝過程的趣事。以六感體驗為核心,帶領小朋友們貼近自然,探索節氣的變化,進而開發他們無限的創造力。小朋友們在節目中純真的表現跟回饋,對大人而言是一種充電與療癒。
有興趣的聽眾朋友,可以到公視與小公視以及YT上面收看喔~ 也不要錯過本集《良憶的人文食堂》節目,透過製作人王耿瑜的分享,感受孩子們純真無暇的世界
20250317【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20250310【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良憶老師邀請的是威士忌執杯大師——林一峰來到節目當中,分享新作《威士忌旅程再啟》。
本書再啟是延續之前的威士忌旅程,介紹這幾年在國際市場備受矚目且重要的產區。節目中,林老師將分享他對威士忌的心得和見解,透過到世界各地的威士忌酒廠經歷,提出對當地文化的觀察之餘,記錄在每塊土地所展現的獨有人文特色。此外,威士忌的台灣味,既如何搭配台菜一起享用,以及可以在家自己做的威士忌調飲推薦等等,林老師也將在節目中不藏私分享。
鎖定本集節目,開啟品味威士忌的旅程故事~
20250303【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邀請曾經來過節目的葉美瑤老師,這次來到美味話家常單元,與大家聊家常菜。非常特別的是,葉老師首先想到的是小時候家裡附近賣的「醬油蛋炒飯」。小時候外食的機會很少,只有媽媽偶爾不做飯,她才跟爸爸以及弟妹一起出去吃。這道醬油蛋炒飯便成為了兒時的她與爸爸的共同記憶,是她到現在還難以忘記的美味。此外,每逢端午節葉老師的媽媽一定會親力親,親手包的粽子,大人小孩都喜歡。而提到葉老師自己現在的小家庭,主要掌廚的是丈夫,分享的其中一道「蒜頭炒青菜」,做法簡單又好吃。
歡迎收聽本集節目,感受家常滋味與溫暖情懷!
20250224【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良憶老師將邀請李清志老師,與大家介紹他的新作《青春不只18/大人的鐵道旅行》。本書是清志老師時隔20年,再次出版的一本關於鐵道旅行的書籍。在節目中,不僅介紹日本的鐵道旅行 20條路線,同時想傳遞的概念是「青春不只18」,青春不設限,在於心態以及一顆懷抱熱忱的心。
喜愛旅遊、日本,或是鐵道迷的聽眾朋友,歡迎一同收聽本集節目!跟著建築老師李清志的腳步,開啟一趟大人的鐵道旅行,從中探尋旅行的意義。
20250217【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美味話家常單元,邀請的來賓是良憶老師的好朋友,威士忌旅遊作者——梁岱琦。說到家常菜,梁老師覺得最能夠代表她的,是「魷魚螺肉蒜」這道酒家菜,因為這道菜跟她父親有關,也能夠喚起她對兒時美好時光的記憶。
另外,受到丈夫是澎湖人的影響,梁老師現在的家庭飲食大多以澎湖風味為主。在節目中她也特別分享幾道澎湖菜的做法,像是花生炒高麗菜、酸瓜煮魚、鮮魚米粉等等,都是澎湖非常道地的家常美味。
歡迎一同收聽本週節目~ 美味上菜!
20250210【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農曆新年接近尾聲之際,良憶老師將跟大家聊聊家常菜,介紹《黃婉玲的減醣家常菜》這本書,分享一些黃老師在書中寫到的減醣家常菜的做法,像是「豆仔粥」以及「鹽水五花肉」這兩道讓她印象深刻的菜。
此外,本集良憶老師也將分享她覺得很適合在這個季節燒來吃,屬於她家味道的浙江菜。那就是「爛糊肉絲」和「蔥爆肉絲」這兩道菜,食材都可以使用當令的蔥跟結球白菜,做法簡單又美味。
邀您一同收聽本集節目,透過簡單又健康的料理方式,吃出食物最純粹的美味。
20250203【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美味話家常單元,邀請曾經來到節目的黃致豪律師,這次他將分享兩道菜,都是出自黃爸爸的手藝。首先是「蒜味豬油拌麵」,是黃律師在青少年時期半夜肚子餓時,爸爸為他準備的宵夜。拌麵的蒜味嗆辣十足,奇香無比,裡頭卻是充滿了父親對孩子的關愛。另一道是夏季限定的「竹筍海鮮粥」,也是黃爸爸非常拿手的料理,美味程度總能讓小時候的他一碗接著一碗把整鍋都吃完。
另黃律師如此印象深刻的家常菜,是他與父親之間的故事。收聽本集節目,懷念兒時的滋味、體會親情的可貴。
20250127【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邀請的是糖果廚房主理人,也是烘焙和烹飪老師的作者——莊雅閔老師,來到節目與大家介紹《古早味台式點心圖鑑》這本書。良憶老師與莊老師在節目中談論了很多本書當中的豐富內容,包含米製點心、澱粉類點心、糖的百變狀態等等。不僅僅只是食譜,本書更提到古早味台式點心的曆史、風土,以及歷經的變遷。喜愛吃古早味台式點心,或是想了解這些美味點心背後的知識,本集節目不容錯過!
20250120【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集節目,良憶老師將為大家介紹她的姐姐——韓良露的《回味台北》。這本書出版於2014年,是良露老師在台北生活的回憶錄。節目當中,良憶老師透過姐姐的文字,喚起對過往台北的那些兒時記憶,並分享自己切身生活在這座城市的體會。
回味台北,回味的不僅是食物,更是在回顧台北的歲月、時代的變遷、以及那些曾經美好的時光和點點滴滴。一同收聽本集節目,找尋台北這座城市的滋味、美好記憶的感動。
20250113【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集來賓邀請的是作家毛奇,來到美味話家常單元,與良憶老師和聽眾朋友們一同聊聊家常菜。
說到代表自己的家常菜,毛奇馬上想到的是樸實無華的「麵線」。毛奇的阿公喜歡苦茶油乾拌面線的吃法、爸爸則喜歡搭配麻油一起吃;而非常有趣的是,她的先生是廈門人,也喜愛吃麵線,因此麵線這道菜成為了毛奇家裡最常出現的一道菜。
另外,毛奇也分享廈門的沙茶麵,味道類似於東南亞的叻沙。這道沙茶麵是毛奇先生的家鄉味,毛奇學會了它的做法後,沙茶麵也成為了能夠代表毛奇的家庭味道。
歡迎收聽本集節目,品味家常的美好滋味吧~
20250106【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節目良憶老師邀請新經典文化的創辦人兼總編輯——葉美瑤老師,一起聊聊一部知名的漫畫《深夜食堂》。去年底已經出到第29集的《深夜食堂》,出自日本漫畫家安倍夜郎之手,裡頭述說各種豐富的人物角色以及人情世故,並且與日本飲食文化做結合。在本集節目中,良憶老師與美瑤老師一同談論了這本漫畫的歷史、影響、以及當中發生的有趣故事和出現的日本料理,為此作品做了一個簡單完整的梳理。喜愛日本文化亦或是想了解日本飲食的聽眾朋友,敬請期待本集精彩內容!
20241230【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邀請章魚法官-張瑜鳳來到節目當中,這次不聊法律,而是與大家分享她的家常味道。章魚法官的父母都是閩南族群後裔,但從小在客家族群較普遍的中壢長大,並且求學和工作在台北市的章魚法官,這樣的家庭背景與成長環境就體現在她家裡的餐桌上。
說到能夠代表自己的家常菜,章魚法官馬上想到的是媽媽的竹筍絲肉末稀飯,那是晚餐前足以填飽四個孩子的料理,充滿了媽媽的愛心。勤儉持家的媽媽,也會親手自製豆漿和饅頭,剩下的豆渣還用來做成鹹甜兩種口味的豆渣煎餅。一家人一起製作食物的過程,是他們共處的美好時光,簡簡單單的幸福。
20241223【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來賓——黃致豪律師,將來到節目分享他的首部職人小說《有罪推定》。本書裡六篇不同的故事,是致豪律師參考真實社會案件並結合自身經驗與研究結果所創作。在節目中,致豪律師將與大家探討故事裡的犯罪事件與現實的關聯性,從理解犯罪背後的動機和脈絡,從而反映社會問題並直探人性本質。透過撰寫有趣的推理小說,讓讀者探討社會議題之外,也是致豪律師內心自我對話的過程。
對法律議題或是犯罪推理感興趣的聽眾朋友,別錯過本集精彩內容喔~
20241216【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美味話家常,邀請的來賓是廚藝精湛的網路基因公司總經理——Mouse施俊宇,身為鹿港人的他將與大家分享代表自己的幾道家常菜。
首先是過年在阿嫲家必喝的冬筍豬肚湯,這道湯是他在過年餐桌上的大魚大肉中,最期待的味道。再來是清明節回阿嫲家一定會做的鹿港式潤餅,也是Mouse非常懷念的童年記憶。最後Mouse也分享了一道專屬於媽媽的炸豬排,是Mouse的媽媽跟牧師太太學的料理,只不過將它從美式改良成台式的口味,而這道炸豬排也成為他媽媽的拿手菜。
收聽本集節目,感受家常滋味背後的那些美好點滴吧!
20241209【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良憶老師邀請《鹽選島滋味》的作者之一,也是洲南鹽場的執行長——蔡炅樵,來到節目當中與大家聊聊「鹽」的奧妙。擁有17年曬鹽經驗,號稱「洲南鹽承續」的蔡炅樵老師,將會分享許多有關鹽的知識,以及生產鹽背後的故事。鹽作為料理時最常被使用的調味料,其重要性不容忽視。邀請聽眾朋友一同收聽本集節目,體會鹽的不同風味與價值吧~
20241202【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邀請的是,曾來到節目分享書籍的作者——郭強生老師,這次他將在美味話家常的單元與良憶老師聊聊家常菜。
說到家常菜,郭老師最先想到的是學生時期帶去學校的便當,都是前一晚家裡吃剩下的菜,但只要便當盒裡有蛋餃,就能讓他覺得足夠滿足。郭家的蛋餃非常特別,是紅燒大蛋餃,完全屬於郭家的創意發明。另外,郭老師也提到一些母親的湖南菜,以及外婆做的醋雞,是他難以忘記的美味。
歡迎一同收聽本集節目,從家常味道回味童年記憶與故事。
20241125【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邀請來賓:詩人吳俞萱,在節目中與大家分享新書《帶著故鄉行走》。這是一本吳俞萱從2020年至2024年間的旅遊日記,透過旅程遇到的事情,以及與兒子小川的對話,以文字記錄當下的感悟。吳俞萱帶著小川從花蓮體驗阿美族生活、再到美國、秘魯等國外上民主學校,身處不同的場域,體驗截然不同的文化,從中探索世界各地不同樣貌的美。
20241118【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節目,良憶老師邀請的是曾經來到節目當中的作者——舒哥 舒國治老師,這次他將在「美味話家常」的單元與大家聊聊能夠代表他的幾道菜餚。祖籍為江浙寧波的舒哥,將分享傳統江浙菜,像是爛糊肉絲以及雪菜燒魚。舒哥的家裡是如何烹煮這些家常菜呢?一起收聽本集節目,從他們的吃法了解寧波家庭的日常。
20241111【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節目,邀請從小在大稻埕長大的昌正浩,與大家分享大稻埕美食攻略。昌哥將在節目裡不私藏推薦大稻埕迪化街必吃的早餐和傳統小吃,並且從這些平民美食,加以述說店家老闆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聽完本集節目,帶著《大稻埕滋味》這本書,穿梭台北大稻埕街巷,品嘗美好滋味吧!
20241104【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美味話家常單元,良憶老師邀請的是一位旅遊記者兼酒途作家——黃麗如。身為從小生活在新竹新埔的客家人,麗如將在節目中分享兩道可以代表她的客家菜:梅乾菜燒排骨以及老菜脯雞湯。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道菜當中的食材,梅乾菜和菜脯都是家裡阿婆自己親手製作的。一起收聽本集節目,通過麗如的分享,了解傳統客家家庭餐桌上的故事!
20241028【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良憶老師邀請工頭堅旅行長,來到節目與大家分享書籍《工頭堅的京都時光》。本書以編年建築歷史的方式,交代日本京都的前世今生,也讓讀者可以看見日本整個歷史的每一個階段。喜愛日本文化、想去京都旅行的你,本集節目不容錯過!讓我們一起發掘京都更多的面貌與風采,開啟美好的京都時光~
20241021【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節目,良憶老師邀請皇冠文化的總編輯許婷婷,來到美味話家常單元,與大家分享代表她自己的家常菜。第一道是婷婷的外婆祖傳的煨雞肉,是外婆自己研發的料理,使用米酒醃過的雞肉,加入大量的姜和麻油一起燜,香味四溢。另一道則是台式義大利麵,出自婷婷媽媽的創意,用台式的做法烹煮義大利麵,也是別有一番風味。這兩道菜對於婷婷來說非常珍貴,亦是回憶也是長輩對自己表達的關愛。邀請聽眾朋友一同收聽本集節目,感受愛的滋味!
20241014【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節目良憶老師邀請到的是作者林楷倫,帶來他的第二本職人散文——《廚房裡的偽魚販》。楷倫曾經是在市場賣魚的魚販,而如今轉型以個體戶身份,專門進貨給Fine dining高級餐廳。楷倫以魚販的身份深入廚房,與不同的人相遇、結識和交流,並用文字記錄下這過程中的所見所聞,發掘當中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想知道餐飲業的各種趣事和祕辛嗎?本集節目將為您揭曉!
20241007【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良憶老師邀請好友Eric來到節目當中,與大家話家常,聊聊能夠代表他自己的家常菜。Eric 將分享逢年過節他們家必定要吃的一道料理,那就是外婆的炒米粉。外婆的做法不同的是,使用豬油來炒,味道香氣十足。身為烹飪老師的Eric,後來也在外婆的基礎上改良,結合西方與現代的做法,製作出屬於自己風格的炒米粉。本集節目歡迎聽眾朋友一同收聽Eric的家常菜與家庭故事,從中體會簡單的美好滋味!
20240930【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節目良憶老師邀請他的學弟,也就是作者郭強生,來跟大家分享他的著作《用青春換一場相逢》。郭強生老師認為任何一場相逢都是很難得且值得珍惜的緣分,因此秉持著活到哪寫到哪的信念,都是由自己切身經歷的生命歷程故事,通通用文字記錄下來。這本《用青春換一場相逢》與以往他寫的散文不同的是,以私小說的筆法來寫作,使用第三人稱來敘述。用現在的「我」抽離出來看當年的「他」,在台北都市裡的漫遊和成長,也是一種對時代的感懷。邀請聽眾朋友收聽本集節目,一起回首青春歲月。
20240923【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美味話家常單元,良憶老師邀請到的是斜杠人,編輯兼美食作家——比才老師,與大家分享兩道代表她的菜餚,一道是外婆的糕渣,另一道是台灣最常見的紅燒牛肉麵。比才老師的紅燒牛肉麵源自她的媽媽,長大後她自己也改良了媽媽的做法,烹調出屬於自己風格的紅燒牛肉麵。歡迎收聽本週節目,聽聽比才的家常故事與美好滋味!
20240916【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中秋佳節是一家團聚賞月的好時分,圓圓的月亮高掛在天,意味著團團圓圓。本週節目良憶老師將分享中國古詩詞以及西方文學作品當中有關於「中秋」和「月亮」的故事,包括膾炙人口的蘇軾之詞——《水調歌頭》、莎士比亞之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等等。邀您一同收聽本集節目,聆聽關於中秋與月圓的精彩故事~
在這裡也預祝大家中秋節快樂,祝願大家的生活如中秋明月,圓圓滿滿 !
20240909【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良憶的人文食堂,邀請到的是《往日食光》的作者——鄭如晴,與我們分享她透過「食」物記錄「時」光的旅程。每一道再平凡不過的料理、美好滋味的背後,充滿了各種人情故事與人間溫情。本週節目約定你,一起踏上時光列車,再次找回對食物的獨特記憶,對往日時光的懷念之情~
20240902【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節目良憶老師邀請到了出生於緬甸,祖籍為雲南的楊萬利,她在台灣生活多年,更在中和緬甸街開了一間緬甸小吃店。在節目中萬利將分享家裡獨特的雲南菜-醃菜炒肉,並且也將介紹緬甸的特色美食及料理製作方法。同時也分享了初來台灣時所面臨的種種挑戰,例如語言文化差異、生活習慣不同等。她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最終在台灣落地生根,並將家鄉味傳遞給更多的人呢?記得準時收聽本週節目,美味上菜!
20240826【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良憶的人文食堂,良憶老師邀請作家舒國治來到節目,與大家分享他的新著作《門外漢的東京》。在本書當中舒國治以獨樹一幟的「舒式風格」,紀錄和分享對日本東京這個城市的看法。想知道作為門外漢,如何在東京玩得盡興且體會這座城市的魅力嗎~那就千萬別錯過本週節目喔!
20240819【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節目良憶老師邀請了在飲食和烹飪領域資深的盧怡安,來到「美味話家常」的單元,與大家一起聊聊家常的美味和最能代表她的家常菜。怡安分享的是媽媽的炒空心菜梗,這道菜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材料和做法,使用的是宜蘭的溫泉空心菜,搭配烏醋來翻炒。如此別具一格的烹飪方式,其背後有什麼故事和淵源呢~想知道的聽眾朋友,記得準時收聽本週的節目!
20240812【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節目非常榮幸邀請到陳弘美女士,來跟我們談談她的最新著作《日本料理餐桌禮儀‧究極品味的科學》。在日本,餐桌禮儀遠不僅是文化表現,更是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藝術。每一道料理的擺盤和傳統吃法,都是對季節的尊重和對自然的致敬。自稱陳姐姐的陳女士,將用科學與理性的角度,為我們解碼每一道日本料理背後的禮儀智慧,幫助我們更深刻地體會每一口美食的獨特價值。讓我們一同深入日本文化了解其餐桌禮儀,提升品味和培養優雅的生活藝術吧~
20240805【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美味話家常」的單元,良憶老師邀請了祖籍福州的許邦妮,為大家分享最能代表她家裡的一道家常菜——蚵豆腐。邦妮家的蚵豆腐屬於非常道地的做法,裡頭加了福州的蝦油,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魚露,別有風味。想了解這道地的蚵豆腐究竟是如何烹調而成的嗎?請記得準時收聽本週節目,透過美味的料理一起感受許邦妮的家族風景!
20240729【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在本週的節目中,良憶老師與《餐桌上的台灣史》的作者——鞭神老師,跟大家聊聊台灣菜的歷史,從原住民時期開始,歷經荷蘭、明清、日治時代一直到現在的中華民國。每種台灣菜其實來源於不同時代背景,而後慢慢演變成現在我們熟知的樣子。台灣美食的種類之多,其背後歷史故事更是讓人大開眼界!邀請您收聽本週節目,一起來探索台灣菜的奧妙吧~
20240722【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本週節目良憶老師邀請了《生活裡的葡萄酒課》的作者——Célia沈芸可,與我們分享她在法國認識並愛上葡萄酒的難忘過程。無論您是酒類愛好者亦或是葡萄酒入門新手,都可以跟著Célia的分享,了解葡萄酒的起源背景以及其「在餐桌上的故事」。讓我們一同深入法國體會當地飲酒風情,開啟與探索葡萄酒的美好滋味吧!
20240715【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的節目邀請了良憶老師的好友人,也是曾來到節目分享《好好吃教室》書籍的作者——劉昭儀,這次通過「美味話家常」的單元,與我們聊聊屬於昭儀與家人之間的熟悉味道!昭儀分享了她心目中最能代表自己的家常菜——【紅燒牛肉麵】,這道平凡的家常美食不平凡的地方在於,昭儀有自己的一套烹飪紅燒牛肉麵的獨門做法。想知道這道菜的特別之處和背後的故事嗎?請準時收聽本週的節目,一探究竟~!
20240708【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良憶的人文食堂 】想邀請您踏上一趟非凡的旅程,一起探索一位傳奇人物的精彩人生,他就是-姜豐年。你可能會好奇姜豐年究竟是何方神聖?成長於嘉義的姜豐年,從課業成績不佳的後段生成為了名校畢業生,勇敢追逐夢想。他畢業於政大外交系,曾是台銀籃球隊的職業球員。離開籃壇後,從美國德州大學取得碩士學位返台,過後投身高科技產業,在個人電腦剛進入人們生活的一九九○年代,他是台灣防毒軟體市占率第一的趨勢科技PC-cillin公司總經理;在網際網路風起雲湧的二十一世紀初期,更在美國創辦了中文網站新浪網。
本集節目很榮幸邀請了撰寫《恆動─姜豐年的快意人生》的共同作者兼譯者--李静宜,與我們一起揭開姜豐年熱血人生的序幕,訴說姜豐年鮮為人知的生命故事!
20240701【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良憶的人文食堂全新單元-「美味話家常」,本週正式開播~!
新單元名稱「美味話家常」顧名思義就是要透過美味的食物,來談談美食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人們往往認識美食最直接的途徑就是透過家的味道。本週良憶老師邀請了一位重要的“家人”,來分享一道幾乎快吃不到、失傳的家常菜,來自江西興國的【粉蒸豆腐】。這道步驟繁雜、烹調難度極高的粉蒸豆腐,就是出自於良憶老師的姐夫-朱全斌之手。想聽聽這道菜背後的家的故事嗎?歡迎準時收聽~美味上菜!
20240624【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台灣這座島嶼,融合了來自各地的風味與文化,而「家常菜」則是這些多元文化最真實的體現。良憶老師的餐桌日常有父系的江浙滋味、阿嬤的府城台味,也有在異國婚姻生活中練就的西式風味,正如她在書中《好吃不過家常菜》所說的,家常菜從不說謊,從一戶人家餐桌上的菜色,大致就能看出一個家庭的背景。
為了讓更多溫暖的家庭故事與美食回憶能夠被聽見,【良憶的人文食堂】將從下個月起推出全新單元【美味話家常】。透過這單元,邀請各行各業的朋友來分享一道他們最懷念、最能代表家的家常菜,發掘這些菜餚背後隱藏著的動人情感與回憶。
邀請您與我們一起,深入探討家常菜與人之間那份無可替代的聯繫,感受每一道家常菜的真摯與溫暖。敬請期待「良憶的人文食堂之美味話家常」,7月準時上菜!
20240617【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夏至」是夏天的正式開始,也是一年中白晝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此時,農作物日漸成熟,除了水稻可收割,也會有許多水分豐富的瓜類可採收。夏季時氣候炎熱,容易火氣過盛,因此搭配一些瓜類如絲瓜、苦瓜、冬瓜...等食物,不僅可以去除燥濕,還能促進食慾。此外,傳統上也有「冬至湯圓,夏至麵」的飲食習俗,清涼爽口的麵食成為人們夏至的最愛。冷麵、涼麵、蕎麥麵等多種口味的麵食不僅可以消暑解渴,還能在炎熱的日子裡帶來一絲涼意。本週一起收聽【良憶的人文食堂】-夏至篇,一起迎接炎炎夏至!
20240610【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無“醋”不在的“醋”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酸味調味料,除了其獨特的風味外,還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包括礦物質、有機酸、醋酸菌、維生素、氨基酸以及酵素。因此近年來更升格為「健康食品」的寵兒。說到醋的釀造,不同地區有著各自獨特的釀造方法和風味。以中國為例,山西老陳醋的製作過程非常講究,需要經過固態發酵和多年陳釀,鎮江香醋則以液態發酵為主,經過數月的發酵和陳釀,形成其特有的甜酸適中、口感柔和的風味。而在西方,意大利著名的巴薩米克醋,則是借由葡萄釀製而成,經過液態發酵和長時間的陳釀,具有濃郁的甜酸味和豐富的層次感,常被用於沙拉、肉類和甜品中。想了解更多有關醋的知識與用途嗎?愛吃“醋”的你,千萬別錯~!
20240603【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你絕對難以想象,在校園裡可以打造出一個菜市場、將超商搬進教室、反轉小朋友的地獄食材變成美味料理、甚至還有家鄉特產小火車…?!這些有趣且創意的想法,都出自於水牛書店創辦人-劉昭儀與多位志工媽媽們的努力。劉昭儀把多年來在學校實踐的食育活動的寶貴經驗,集結成一本好吃又好玩的食育書《好好吃教室》,不僅可以作為學校執行食農教育的活動教案,也是關注孩子飲食與營養、生活與學習的父母,在家裡豐富飲食生活、培養孩子品味與素養的「最佳指南」。想知道如何以食物陪伴孩子,讓孩子更認識多元的食材與彼此之間的關係嗎?記得留守本週的【良憶的人文食堂】,聽劉昭儀分享好玩、好吃的食農教育!
20240527【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調味品,卻在每一道美食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無論是煮湯、燉菜,還是烤肉、拌沙拉,一點鹽的加入,不僅提升了食物的味道,更賦予了每一道菜肴靈魂。但你清楚鹽的歷史嗎?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它不僅是廚房裡的必備調味,還在文化、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本週一起來了解美食料理界的「最佳配角」-鹽!
20240520【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烹飪不是玄學,是科學!」只要掌握原理,打通觀念,在家裡也能煮出道地的日本和食!四十三歲那年,許邦妮走進東京的和食料理專門學校,領了廚師服、圍裙帽子、一套廚刀與兩雙鞋,展開正統和食課程的學習。三年後,她從學校畢業,紮實的實習實作與學科原理,讓她脫胎換骨,一改過去家庭廚房中的自我摸索,終於融會貫通和食背後的原理、文化意涵,系統性地補足了科學知識,打造料理公式。許邦妮將此系統學習帶回台灣,在山坡上的料理小教室和同樣喜愛和食的人一起展開共學,還出了一本專業嚴謹的食譜書--《山坡上的料理小教室》。本週邀請您一起與許邦妮,在空中的料理小教室,學習和食烹飪課!
20240513【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說到「布丁」,你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香氣撲鼻、綿密可口的雞蛋甜品吧?但你知道嗎?「布丁」這詞其實是音譯自英語「pudding」。在英國,pudding的涵義除了是我們習以為常的乳製甜點,pudding其實也是指任何經過烹調加熱處理的食材,無論是肉類、魚貨或是穀物等。換句話說,在英國,布丁可以分為「甜布丁」與「鹹布丁」,而正統英國布丁其實和你想的不一樣!想知道有關布丁的趣聞歷史,記得留守本週良憶的人文食堂!
20240506【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香蕉」是熱帶及亞熱帶的作物,在台灣幾乎隨處可見。台灣香蕉也以其甜美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價值而聞名,被譽為「水果皇后」。雖然在台灣一年四季皆產香蕉,但香蕉的風味會因為季節性而有差異,其中在春夏季節產的香蕉,特別香甜,且物美價廉。香蕉除了作為水果生食之外,在台灣還有許多不同的食用方式,像是製成香蕉聖代、炸香蕉、香蕉蛋糕等各種美味的甜點。本週一起聽良憶老師分享台灣香蕉品種、吃香蕉的好處、甚至如何保存香蕉,延長保鮮,最後當然也少不了提供幾道香甜可口的香蕉甜點提案囉!
20240429【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身兼插畫家、市集策展人等多重身分的米力,疫情後有了作息與步調上的變化,她決定「從此只為自己的喜愛畫畫」。她讓人生歸零,放下人們熟悉的那位米力,走進山裡仰望殿堂,出門旅行接收感動。新書《緩慢是風景的名字》收錄了她這兩年的創作心境,她以圖文記錄下旅行中大自然的風景,每一幅風景畫作都承載著她對生活的熱愛。本週,一起跟著米力的畫,走山、走海、走世界,讓每一個瞬間,成為獨一無二的風景!
20240422【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春風輕拂,思緒隨之飄動。在這個充滿生機與美好的季節里,你是否也在思考春天最適合品嘗什麼美食呢?本週良憶老師將透過古人在春天裡寫下的詩詞,如杜甫的《贈衛八處士》中提到的韭菜;王維《相思》中的紅豆;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裡提到的蔞蒿與蘆筍...一起以古人的詩詞為引,品味春天美味!通過古人的筆墨,感受春天的氣息!
20240415【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從小出生於台南的陳德政,十八歲北上讀書,過後因工作生活於北部,但戶籍仍留在台南,人生常往返於南北兩地。他認為不同於魚類洄游至出生地延續生命,城市人在不同地域間往復來回,每個落腳處都可以是家。受每個地域的環境、文化所滋養,最終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四十歲世代的陳德政,以四十篇散文凝視不同迴游時空中的自己,記述影響他的人、文化、土地與身體行動。影響他最深的爺爺、作不完的考試夢、南國當兵記事、職棒三十年心情、瘟疫年代的寫作生活、新新人類的寓言、來自「地下」的樂團、永遠的張雨生、行走台灣百岳的身心歷程、異國文化的遙望與回想……。《時空迴游》是他的成長歷程,也是這世代共同記憶的縮影,本週一起用心聆聽迴游者--陳德政的後青春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