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憶的人文食堂

主持人:韓良憶 播出時段:星期一 19:00-20:00

韓良憶
Showing 101 to 123 of 123 (3 Pages)

20230605【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孔夫子說:「必也正名乎!」,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美食亦是!身為飲食作家的良憶老師,本集就要來為部分美食辦場“澄清大會” [

20230529【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人稱「臺灣飲食文學教父」的焦桐,再次帶來最新的飲食散文,也是他寫給食物的情書《慢食天下》。延續著之前的創作美學風格,《慢食天下》這次也將所有文章的標題,以「論」字展開,系統性地描寫飲食各面向。大至“論市場”、“論宴會”...,小至“論吃蛋”、“論餐具”...,帶大家認識美食的典故由來,進一步領略美食背後的人文發展和時空變遷,用文學的角度進入美食的世界。

20230522【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先以一首芬芳、悠揚的歌曲『Scarborough Fair』來做為本集的開場。之所以說這首歌芬芳是因為歌詞中反復地吟唱到“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洋香菜、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也就是如今我們常用於料理的香藥草。 清爽優雅的香味和鮮綠色澤,一直都是西方人在烹飪時愛添加香菜的原因,本週節目除了要和聽眾朋友介紹各式的香藥草,還要順帶來個"香草油"與"香草檸檬雞"的製作與教學~不只有實用性滿滿的內容,還有悅耳的Simon & Garfunkel二重奏與你相伴,你絕對不容錯過~!

20230515【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如果所有的惦念都有迴響,黑霧也終有散去之時。無論生命輾轉顛簸,那些疼惜和善意始終照亮著他,讓他抬頭,看到溫暖微光,彷彿告訴他:勇敢往前走,不要怕。” 文字中的“他”,就是今天的主角《黑霧微光》的作者-馮國瑄。國瑄媽媽在他幼小時就已離世,媽媽的離開仿佛像張倒下的骨牌,推倒了他往後的生活。他開始寄人籬下的生活,從阿嬤家漂流到伯母家,敏感的他在某些時刻,還是會感到無比孤單。他將這份孤獨感寄託於閱讀,在文學作品裡找到自癒的力量,再透過纖細的文字及情感,將成長過程爬梳出一篇篇動人的文章,懇地把家庭和人際互動的情感寄於筆下。

20230508【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生活中總是離不開「開門 [7️⃣] 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說到「鹽」,就不得不請教洲南鹽場,自稱「鹽承續」的曬鹽人蔡炅樵。2001年台灣停止曬鹽,當時還是一名記者的炅樵,被委託調查鹽業歷史。他跑遍各地鹽場遺跡,訪問近百位鹽工,再回到家鄉,凝視曾經熟悉的荒廢鹽田,他不禁沈吟自問:「難道我只能為鹽田拍遺照?」。於是他決定下海當鹽工,接下荒廢多時的舊鹽場,找來老鹽工從頭學起曬鹽。他將海水重新導入洲南鹽場,並重啟曬鹽工程,更摸索出環境友善共處的方式,曬出屬於台灣的風土滋味。

20230501【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隨著疫情趨緩,各國國門逐漸解封,不少人都開始計劃著出國旅行。如果“英國”是你即將拜訪的其中一站,那你絕對不能錯過本週的精彩內容。旅居英國多年的詹朴APUJAN,因為讀書和工作的關係,意外地擁有了一次較長的旅行,跟倫敦這座城市糾纏在一塊。對他而言,倫敦是一個矛盾多元卻又能達到巧妙平衡的城市,龐克、藝術、時尚,既復古又現代;既開放又傳統。節目中詹朴也私心推薦了幾家在英國時,喜愛走訪的倫敦咖啡廳,透過設計師之眼,帶你認識英國道地的吃、喝、玩、樂!

20230424【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天氣日漸暖和,又到了吃“芒果”的季節!芒果的盛產季節由4月一直持續至9月,是台灣很受歡迎的夏季水果,不僅清涼解暑,更富含滿滿的營養價值。但說到芒果,良憶老師小時候可是對它“又愛又恨”,而如今每當吃到芒果時,又總會有股“痛快解放”的感覺!這到底是是為什麼呢? 本週聽良憶老師,搭配著一樣爽朗、熱情的牙買加雷鬼歌手-Bob Marley的音樂,一同娓娓道來吧~

20230417【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一位喜歡執筆寫字的三十多歲年輕爸爸,卻常愛以老派的雅興為樂,更是一位古典樂與爵士樂迷。他樂於發現日常裡的歡愉、自在而有情的時刻,將之細心記載。他的飲食書寫,至情至性,自然熟成,沒有浮誇的驚嘆,不擺弄見識,讓讀者忘我地一口接一口“品味”。他就是《細味臺中》的作者-劉書甫 ,這次書甫帶著他的新作《喫心地》一起到良憶的人文食堂作客,講述他如何透過書寫記憶,凝望一片喫心,也記錄孕育自我的台灣之味。

20230410【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今年1月,台灣出現了一本全新音樂雜誌-《VIBES》,要記錄這個時代的聲音,提出重要的音樂議題與現象,辨識出各種新潮流,論述音樂的文化與社會意義,尤其特別關注新聲音與新世代。此次創刊號,《VIBES》試圖回顧21世紀台灣音樂產業的變化,並走到前線,理解與拆解眼前的各個產業環節:不論是製作、行銷、廠牌或現場演出。本週依舊有VERSE雜誌創辦人暨總編輯張鐵志,來為我們介紹如此大膽、創新的作品,背後承載著什麼目的與使命。

20230403【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台灣料理或者台灣味,是一個不斷被再定義的概念。百年來,不同的族群相繼踏上這座島嶼,為台灣的飲食文化增添新色彩。台灣過去30年東南亞移民也構成了「新台灣」社會的面貌,近幾年更是有越來越多香港移民,而他們的飲食文化是否改變了台灣人的味蕾?
VERSE雜誌在2023的第一期,將帶您走進香港、越南、馬來西亞旅/移居台灣者的家中,在他們的日常生活發現台灣味與家鄉味的碰撞,找到他們為台灣飲食未來種下的新芽。
 

20230327【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米粉”是台灣具有特色的主食,不僅質地柔韌,順滑,還富有彈性。而說到米粉, 台灣人心目當中No. 1米粉料理,絕對非“炒米粉”莫屬,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配方和炒法。但對於如此日常的美食,你了解多少?你知道早在9年前,米粉的食安問題,曾一度引發民眾對於米粉的飲食疑慮嗎?為什麼新竹不是米粉的發源地,卻成為人人標榜的特產呢?本週繼續聽良憶自說“食“話,繼續追尋台灣味~

20230320【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注意看,良憶老師今天身穿的這套服裝,有點意思!是一套融合了推理小說元素、故事感強烈、且細節滿滿的「偵探遊戲」系列服裝。而設計這系列服裝的正是旁邊這位來賓-詹朴(Apu)。相信不用多做介紹,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詹朴,亦或是他的同名品牌APUJAN。詹朴藉由融合東方風格,以及獨有的奇幻異想,加上對於針織、緹花、印花布料的開發與創新,為日常的服裝,注入不同於即定印象的趣味與美學,連結想像與現實。今年是APUJAN成立滿十週年的重要日子,一起來聽聽詹朴一路走來的理想與心路歷程~

20230313【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延續上一次的[追尋台灣味]單元,良憶老師淺談了台灣“米”的歷史,國人飲食從早年獨尊米食,到後期逐漸也將“麵食”當成了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主食,而不再只是點心或宵夜,蛻變成如今米麵共食的習慣。但其實麵食在早期台灣並不是那麼普遍,究竟是什麼時候臺灣人開始大量食用麵食?而身為台灣美食代表之一的“牛肉麵”起源又為何呢?本週良憶老師為您一一"揭曉"~一起追尋屬於台灣的好滋味。

20230306【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邀請到的來賓是亞洲第一家在美國掛牌的控制晶片大廠,慧榮公司的總經理-苟嘉章先生。不過苟先生今天暫時先卸下成功人士的身份,單純以一位思念母親廚藝的兒子,來分享去年完成出版的《小熊媽媽雋永滋味》食譜書。
小熊媽媽生前熱情好客,成天都備好一桌好菜,款待家人朋友,嘗過她精湛手藝的人,無不難以忘懷。在這進出廚房超過一甲子的歲月中,小熊媽媽也留下了數千道食譜手稿。為了紀念母親,苟先生與兄妹決定將母親手抄的食譜筆記,請五星級大廚「復刻」成料理書,完成母親想出做菜書的遺願,同時也留下兒時最難忘的媽媽味道。本週沒有厲害的成功學分享,只有滿滿的幸福好味~ [

20230227【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注意注意~ [‼️] 2023年第四屆週三讀書會回來了 [

20230220【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有沒有那麼一首歌,對你的人生有著很深的影響,而且獨具意義呢?
今天良憶老師要來介紹,凡她在製作“美國派”時,一定會特別播放的一首特別應景且長達8分鐘半的歌曲-American Pie。由美國歌手唐·麥克林演唱的《美國派》,當時在美國掀起了軒然大波,連續4周蟬聯美國歌曲排行榜,成為了傳世的經典之品。究竟這首歌,對良憶老師而言,有著什麼樣的意義與情感呢? 節目的最後,當然也不忘送上這首長達8分鐘半的經典之作,邀請你,共同“享用”!
 

20230213【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疫情期間,良憶老師曾受邀至由名廚舉辦的“外送餐盒研討會”,為疫情期間受影響的餐飲業者,提供外帶、外送餐盒的建議與諮詢。才發現台灣原來有著一個提供專業廚師產業資訊與料理的交流的平台 ,讓美食愛好者可以快速閱讀最新餐飲時事,觀看超過萬則菜色、食譜和靈感的App-名廚MINGCHU。
本週就讓Perry Wu帶您一起透過名廚App,認識世界名廚。了解他們如何以有深度的專題、活動讓廚師之間交流互動,共同成長,也讓更多人了解廚師的付出與價值。如同名廚的slogan,「將世界帶給廚師,帶廚師放眼世界」!
 

20230206【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冬天是盛產柳丁的季節,由於水分高、味道佳,因此也成為了台灣受歡迎的水果之一。我們常吃常見的柳丁,又稱「柳橙」,其實原產於印度及中國華南一帶,自廣東引進臺灣栽種,在台灣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想知道更多有關柳丁的歷史與故事,記得留守本週的節目。
而說到柳丁,就不得不提到這本由良憶老師親自翻譯的半自傳小說-《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 》,究竟書名中的柳橙與故事的發展有著什麼樣的關係與連結呢?一樣~敬請留守本週的【良憶的人文食堂】,聽柳丁的歷史,也聽有關柳丁的小說!
 

20230130【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你或許聽過Wine Pairing(餐酒搭配),但在盛產茶的台灣,近期也漸漸演化成
Tea Pairing(餐茶搭配)。茶在餐桌上不再僅是解膩配角,而能呼應菜餚、畫龍點睛,帶領味蕾前往另一種美味層次。本週來賓是一位致力推廣餐茶文化的茶學作家-池宗憲,這次帶來了一本讓新手可以快速認識茶、品茶、餐酒到餐茶,詳細解說的著作《品茶入菜引美味:跟著池宗憲學餐茶,走進侍茶師的世界》,一起從中挖掘茶的價值以及品飲的真諦。
 

20230123【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你了解歐洲餐盤上的文化與歷史嗎?你知道十八世紀以前,歐洲人多數以手進食嗎?因為他們認為叉子是惡魔的武器。古時代的希臘和羅馬上層階級人士最喜歡慵懶的躺在床上或躺椅上,邊欣賞歌舞表演,邊享受被僕人服侍用餐,以展示權力和富貴的象徵...若你不想一一爬梳,卻又對歐洲飲食文化史充滿興趣,就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有趣,內容扎實的《不只是盛宴:餐盤裡的歐洲文化史》。
作者周惠民梳理了歐洲千年來的飲食文化史,從日常的吃喝瑣事──找尋食材、烹飪技巧、進食模式,帶你認識更有趣、更立體的過去,讓你發現原來人們的飲食,和政治變遷、經貿發展、宗教信仰、科技進步和階級差異等大歷史課題息息相關。本週一起與周惠民老師來場穿梭時空的歷史饗宴吧!
 

20230116【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年節期間有不少傳統習俗,除了除夕要祭拜家神祖先,晚上要守歲、初四接財神、初五立春開市...,春節期間也有不少禁忌需要特別留意,如不可掃地、罵人、說不吉利的話、打破物品等。但我們是不是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呢?本週良憶老師要來給你解惑,帶你了解傳統習俗背後的由來與意義,順道傳授年菜中必不可少的"獅子頭"製作方式,一起歡喜迎新春!

20230109【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20年前,他為了尋找理想中的田園生活,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台北,來到他太太的故鄉-宜蘭員山深溝村。他在這裡成立了「穀東俱樂部」,掀起了台灣返鄉從農的時代浪潮,成為友善農業的先驅,並讓後繼者看到各種可能性,包括實踐半農半X、倆佰甲、二手書換菜的商店等計劃。他就是志願農民-賴青松。
要實現理想中的農村規劃,並非易事,期間也都充滿重重挑戰,但他們仍一步一腳印,慢慢刻劃出理想生活的樣貌。隨後他與楊文全也決定將這20年所經歷的實戰,全紀錄在這本《半農理想國》,幫助更多人走入農村,感受農業生活的美好。
 

20230102【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十幾年前,良憶老師在法國旅行時,收到了一封來自友人的郵件。信件中友人詢問了“Quiche-法式鹹派”的製作方式,相較於英式鹹派Pasty,法式鹹派沒有上層派皮,內餡會加入培根、洋蔥或起司、和台灣較少見的韭蔥,烘烤後便成為美味的法式小食。雖然如今在台灣也能吃到不錯的法式鹹派,但回想起在法國所品嘗到的鹹派,依舊讓人流連忘返!若想親自動手製作法式鹹派,那你一定要跟上這週的[音樂廚房]小教室,教你如何製作酥脆的鹹派,認識法國印象派作曲家-德布西,美食和音樂都幫你搭配好囉~!

【良憶的人文食堂】節目主持人韓良憶擁有深厚的飲食文學背景,經由她深入淺出的引導,每道食物彷彿都變成一個別具深意的人生哲理,每道料理方式,都是一種面對人生的態度。以「季節」為經,從生活中的當令飲食展開探索,邀請聽眾跟著節目一起在飲食文化中,嚐遍日常百味,宛若經歷人生的饗宴。以「飲食故事」為緯,邀請飲食文學作家,美食家及相關素人等,分享他們典藏心中,歷經時間與各種人生考驗的飲食故事,傳遞從飲食激發的正面力量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