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憶的人文食堂

主持人:韓良憶 播出時段:星期一 19:00-20:00

韓良憶
序號
主持人
節目名稱
長度
分享
點播次數
Showing 101 to 128 of 128 (3 Pages)

20231106【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詩人楊澤自編自導自演的文學紀錄片「新寶島曼波」於光點華山電影館正式上映,本片以楊澤的文學生活為主調,從他從小喜歡逛市場開始,到紐約返台後成為如班雅明般的「城市漫遊者」,從青年漫遊到中年、從永康街青田街漫遊到花蓮台東的大山大水,穿插一路認識的創作者、民間製茶師、月琴傳藝師等奇人,編織成一部光影流動、奇想連翩的非典型文學紀錄片。本片由年輕的繆夫人樂團擔綱創作演出,裡頭有五首主題曲皆來自楊澤的新舊詩作,由詩人特別為片中的人物、情節而設,而寫,不折不扣是楊澤獻給生長島嶼及海洋的一首「大情歌」。本週一起來聽聽詩人楊澤分享他的「偽紀錄片」!

20231030【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一位高中國文老師,與一位歷史老師,有感於現今的高中生幾乎三餐都以外食為主,長此以往,再一個世代之後,「家的味道」將漸漸成為工業化食品的取代。因此,她們因應108課綱的實施,在校內特色課程研發群組中,開設了「餐桌上的理性與感性」課程。在課堂上,有油鹽醬醋的直接對話,有刀鏟鍋瓢的正面交鋒,也有對於各種飲食文化的引導與討論。黃文儀與黃惠貞將課程成果彙集成書 [

20231023【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一起來聽良憶老師“自說食話”,說有關「台灣飲食文學與食書」!像是經典食譜書,傅培梅的《培梅食譜》和《五味八珍的歲月》,皆是良憶老師心目中的經典之作。此外,唐魯孫的《唐魯孫談吃》不但囊括了大陸各省佳肴,更有台灣本土的美味。歷史學者、美食評論家逯耀東的《肚大能容:中國飲食文化散記》、《出門訪古早》,他將飲食視為文化的一部分,並將飲食與歷史融為一體,帶領讀者去注意到飲食背後的歷史。想知道更多良憶推薦的飲食書籍,千萬被錯過本週「良憶的人文食堂」~~
 

20231016【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你知道嗎?粥的歷史比飯還早,古人食粥多半都與養生延年、追求健康長壽有關。前監察委員、作家-馬以工就從「紅樓夢」中找到了「粥」的哲學,並完成了《食粥百味足》一書。馬以工在《食粥百味足》書中收羅各種粥的故事,將書分為3卷,上卷「寒山的法粥」先寫茶與茶粥,中卷則是她最熟悉的「紅樓夢粥冊」,再到下卷「人間的滋味」,從正月吃七草粥到各種日常粥品,有的簡單、有的奢華,還有台灣人最熟悉的故鄉味。在這初秋的開始,也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養生時節,大家不妨一起來多吃好粥,怡情養生吧!

20231009【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中國八大菜系系列-“第四講”,本週來聊聊-「粵菜」!粵菜即是廣東菜,包括廣州菜、潮州菜和東江菜,其中以廣州菜為代表。五味調和百味香,於平淡中見層次,正是粵菜堅持食材本味的真實寫照。輔以高超的刀工和烹飪技法,極品原料在精細的粵式烹飪中釋放出天然豐富韻味。此外,由於嶺南地區氣候炎熱潮濕,因此人們也愛喝湯滋身,這也使湯水成為粵菜的特色之一。想聽更多粵菜的分享,請記得留守本週的「良憶的人文食堂」!

20231002【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你喜歡欣賞老房子 ,研究建築外觀、工法嗎?更對老舊建築的歷史故事與生活痕跡充滿濃厚興趣?那本週節目絕對合您胃口 !本週邀請到高雄「老屋顏工作室」的楊朝景老師,帶著新作「老屋時態」,細細替您講解從建築形式結構、風格特徵、空間格局、設計裝飾、建材作工演變,揭露隱藏在老房子內外的功能性設計。老屋顏團隊嚴謹爬梳文獻資料,第一手採訪相關人士,也透過前後任屋主口述歷史,傳述著從舊城復興、從廢墟重生的老屋變遷。本週一起細細品味臺灣老屋的前世今生吧!

20230925【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再次回到許久不見的「音樂廚房」~!節目一開始,老師分享了近期在串流平台上觀看了一部講述英國樂團WHAM的紀錄片。WHAM 不僅在當時候創造了多首經典單曲,也是80 年代紅極一時的黃金組合!這也不盡讓她聯想到,美國著名的創作歌手-Barry Manilow,也曾製作出無數首耳熟能詳的經典流行曲,其中「Weekend in New England」更是引起了老師對New England的大大興趣。有趣的是,竟有一道菜的名稱,也叫「New England Clam Chowder」。新英格蘭歌曲搭配 + 新英格蘭蛤蠣巧達湯,絕對是音樂廚房的完美結合~本週請聽【良憶的人文食堂】,輕鬆獲取80年代經典流行歌單和濃湯食譜! 

20230918【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台灣豬有多好,嚐嚐黑白切便知。身為台灣小吃最繁複的配菜--黑白切,就是以豬肉和豬雜為最大宗產品,內容包羅萬象,不同部位的豬肉或內臟各有不同處理與講究,怎麼吃最佳也各有竅門,但坊間卻沒有一本有關台灣豬肉的料理專書。傅士玲觀察到後,便決定親自“下(養豬)場”來撰寫一本以「台灣豬」為主題的美食書。在《台灣豬,黑白切:日以繼夜的庶民美食》裡,士玲以一日早、中、下午點心、晚餐能吃到的黑白切為主題,用店家的故事帶出餐桌上台灣豬的各種風味,提供讀者更豐富的美食資訊,並一同記錄台灣黑白切文化風貌。本週讓傅士玲,帶我們一起認識餐桌上的台灣豬!

20230911【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被譽為八大菜系之首的「魯菜」,也被稱之為山東菜,不只歷史悠久,宋代以後更是成為「北食」的代表。由於地處於黃河下遊,山東半島突出於黃海、渤海之間,氣候四季分明,大小河川密布,平原丘陵等地形變化豐富,糧食產量在全中國大陸前三位,而且品質優良,蔬菜種類繁多,如此優質的條件也為山東提供了豐富的食材。山東各地烹調技藝各有所長,一般認為魯菜分為兩大派系,分別以濟南和膠東兩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後來又發掘出孔府菜。孔府菜是孔子的嫡系後裔在接待達官顯要時,孔府名廚精心創作並逐漸形成獨具一格的「官府菜」。究竟魯菜的代表菜為何?而其中又有什麼是我們日常常品嘗到的美食呢?本週一起聽【良憶的人文食堂】八大菜系第三講~!

20230904【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蘭陵劇坊培育了不少人才,包括杜可風、李天柱、顧寶明、李立群等演藝圈實力派演員。在1991年劇團解散後,每十年大家都會聚在一起重演一齣老戲。王耿瑜身為蘭陵劇坊成員、《演員實驗教室》演員之一,這次拾起攝影機,深入排演過程,記錄台下「蘭陵人」的日常互動。訪談吳靜吉、金士傑、劉若瑀、馬汀尼、楊麗音、鄧安寧、趙自強、游安順、黃哲斌等多位蘭陵劇坊靈魂人物,在排練場、舞台和人生旅程上,生命中的very moment,被一次又一次的重複、凝視以及療癒。本週一同聆聽,一同期待蘭陵劇坊經典作品《演員實驗教室》,9月8日全台大銀幕獻映。

20230828【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台派男子漢-鄭順聰老師在《台味飄撇:食好料的所在》述說出身嘉義民雄、自幼吃火雞肉飯長大的作者,以家鄉為起點,由南往北,從縣市鄉鎮到城市巷弄,晃遊各地,熱切地享用一道道點心小吃。他透過兼具颯爽男子漢與感性詩人的筆調,分享如何有感的吃、氣魄的吃、內行的吃,寫出活跳跳的生活氣息,記下庶民美食的豐沛滋味。

在書中更適時以台語文獨到的語意與氣口,傳神點睛推廣台語文,生動道出食材的關鍵、料理的撇步,或描繪看似樸素的庶民小吃,如何成為名聞遐邇的排隊美食,讓人獨沽此味等等。本週一起感受順聰老師隨意且台派的真情文字,打開你的食慾~
 

20230821【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2022年肯園創辦人溫佑君老師與屏科大森林系楊智凱老師、種籽設計,攜手合著《療癒之島》,述說臺灣森林60種植物香氣人文故事。今年時逢肯園25週年,溫佑君老師選題,邀請音樂人李欣芸老師操刀,將書中植物幻化為豐富多彩的12首島嶼交響樂,發行了全新同名音樂專輯。透過樂音縈繞耳畔,《療癒之島》書中植物從此有了新的詮釋與感受方式。

本週良憶老師將與在荷蘭的溫佑君老師連線專訪,談談專輯裡12首飽滿香氣的歌曲,同時介紹即將於9/9(六),於台北松菸誠品表演廳舉辦療癒之島音樂會。現場將搭配植物的香氣解析,透過嗅聞香氣,體驗耳鼻共感的沉浸式自然療癒饗宴,從心回歸台灣森林的懷抱。
 

20230814【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說到「休閒農遊旅行」,你大概會聯想到採水果、做竹筒飯、彩繪、餵雞摸羊,但這幾年,休閒農業的玩法變得不再一樣,不再只是團體旅客嘻嘩場所,而是帶有環境教育、食農教育與療癒美感,是串連農業、土地、旅遊、生活與生態間的重要媒介。本週邀請到資深旅遊記者--陳志東,分享如何從「食當地、吃當季」的觀點切入,讓你在「一邊玩、一邊吃、一邊學料理」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台灣最迷人的休閒農場之所在。你可以自行採收、烘焙龍眼,自製烏魚子,甚至鮮乳酪....,在深度體驗休閒農場的過程中,聽到農場的故事,同時學習豐富的旅遊知識。本週帶您重新發現「農場好好玩」的真諦與價值!

20230807【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中華美食博大精深,因著地理、氣候、習俗、特產的不同,因而發展出各式各樣具有地方風味和特色的菜肴,以及相應的烹調方法,形成了不同地方風味的八大菜系,當中就包括了「川菜」和「湘菜」。川菜和湘菜都是著名的菜系,兩者皆擁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辣!川菜善用“麻辣”著稱,三香三椒三料、七滋八味九雜,總結了川菜的特色。湘菜則主打香辣,以其豐富多層次的辣味、嚴謹繁複的製作工序以及十分強調入味的各式菜餚,深深擄獲人心。喜愛重口味的朋友,本週不妨來聽良憶老師介紹,中國八大菜系中的「川菜」與「湘菜」。

20230731【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南極」是地球上最後一塊淨土,他擁有最清新的空氣、最乾淨的自然環境、最可愛的極地動物和最恆久的吸引力。曾經造訪南極超過二十次的鄭有利,對南極如此癡迷,如此眷戀。
對他而言,每次踏上南極的感受都不盡相同,除了百變的風景,行程也會因天氣、申請狀況而有所改變,可說是非常看“天意”的旅程。有利和黃麗如在《呼吸南極》記錄了一篇又一篇最初誘發他們前往南極的知名探險家的故事,並且寫下追尋這些旅人們足跡的歷程。除了書寫歷次行程最深度的觀察、拍攝最精采的圖片,還為準備去南極旅行的旅人提供了最實用的資訊,"#良憶的人文食堂
#呼吸南極
「南極」是地球上最後一塊淨土,他擁有最清新的空氣、最乾淨的自然環境、最可愛的極地動物和最恆久的吸引力。曾經造訪南極超過二十次的鄭有利,對南極如此癡迷,如此眷戀。
對他而言,每次踏上南極的感受都不盡相同,除了百變的景色,行程也會因天氣、申請狀況而有所改變,可說是非常看“天意”的旅程。鄭有利和黃麗如在《呼吸南極》記錄了一篇又一篇最初誘發他們前往南極的知名探險家的故事,並且寫下追尋這些旅人們足跡的歷程。除了書寫歷次行程最深度的觀察、拍攝最精采的圖片,還為準備去南極旅行的旅人提供了最實用的資訊,方便大家閱讀、帶著走。
 

20230724【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邱一新」一路走來都是雜沓城市中的白領上班族,然而這十餘年來他每逢閒暇,便一身輕裝將自己丟進僻靜的山林,走進台灣各地角落,展開另一種旅行。他追尋美、日學者行腳島間田野的採集足跡;腳踏手作古道穿行於紅檜森林;入山傾聽泰雅獵人滿載生命體驗的薩伐旅。他驚喜亦感嘆於路上無數被遺忘的歷史軌跡,卻也在一個個化外之境意外收穫了療癒。他將在旅程中的發現與感受,一一書寫於《徒步旅人》中。本週一起聽聽邱一新,這十多年來貼近台灣故道,反覆與自身對話後,最真實的內心感受。

 

20230717【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時序進入了「三伏天」,所謂的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期。而其中的「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於地下。雖然三伏天潮濕又悶熱,但在中醫的角度,可是調理體質的黃金時機!本週良憶老師將和聽眾朋友分享,三伏天時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如何趁這時期「冬病夏治」,改善體質、當然也少不了順著這節氣,適合來進食的最佳當令蔬菜--瓜類。請鎖定本週的「良憶的人文食堂」~

20230710【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近幾年台灣掀起了歐式麵包風潮,烘焙店如雨後春筍般相繼開店。但位在信義區莊敬路巷內,有家既是烘焙坊也是餐酒館的小店,以蒐集台灣各地好食材,創造出吃得安心健康、也能展現台灣風味的創意麵包與餐點。它就是今年剛滿9週年的「拾穗 Bakery & Kitchen」。拾穗的兩位主廚——莎莎與大熊,從兩個人的胼手胝足,開創了製作無添加、優選食材的烘焙坊;累積了更多經應與靈感後,於2019年,啟動了「Kitchen計畫」,開始以私廚,供應出富含全台灣風土食材的小小餐廳。
然而,拾穗能有今天的成就,並非幸運,期間莎莎和大熊也曾經歷無數次的掙扎、猶豫、決策等低潮。最後仍憑著一顆堅持不放棄的心,用美味麵包、餐點和料理哲學,續寫品牌故事。本集一起來聆聽—職人背後的心酸與甘苦。
 

20230703【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1949年時國民政府遷台,總統蔣介石帶著中國各省人移民到台灣,中國八大菜系因而在台灣聚集。因為蔣介石是江浙人,江浙人是移民大宗,也讓江浙菜躍居八大菜系之尊。威權時代,江浙菜是達官貴人宴客首選,菜色精緻細膩,擺在宴席可以凸顯主人的品味,台灣經濟起飛期間獨領風騷,尤其是政經中心的台北,知名江浙菜館一家接一家。本週繼續跟隨良憶老師的腳步,一起追尋台灣味。

20230626【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6月25號是傳奇名廚安東尼•波登的生日,雖然他已經離開我們五年,但仍深受許多人的喜愛。本週節目希望藉由這一天,帶一樣喜好美食的聽眾朋友,一起來認識這位知名廚師、作家兼電視節目主持人。
波登以放浪不羈,幽默毒舌又言之有物的主持風格深受歡迎,TLC旅遊生活頻道在他辭世5周年前夕,特別推出了《波登紀念特輯-波登不設限第五季》,讓觀眾可以再次跟隨大廚的行腳走踏歐、亞、美洲等地。此外,《波登的世界旅遊指南》也是他生前的最後遺作,這是一本從波登視角出發的全球旅遊指南,藉由他的長期助手、從波登的文章與電視節目裡的資料,精選整理並撰寫成份量紮實的新書,使人們得再與波登一起世界走透透,進行一場紙上之旅與美食饗宴。這週聽良憶老師,娓娓道來~
 

20230619【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做出號稱全台最難搶購、且有「蛋黃酥界愛馬仕」之號的世界麵包冠軍師傅-陳耀訓,並不是從小就立志要當一名出色的麵包師傅。青少年時期的他叛逆、彷徨、迷惘,在18歲那年,甚至辦了休學,誤打誤撞踏上了烘焙這條路,卻從此找到了人生志業。但耀訓並未因此而停止學習,為了鑽研歐式麵包,他放棄高薪從主廚變回學徒,重新學習製作可頌與法國長棍。最後擊敗了十七國代表隊,獲得世界麵包大賽的冠軍。他將獎盃的圖像以及他人生最重要的兩個麵包——可頌及法國麵包——化為刺青,刺在做麵包的右手。信念,一直都是他最獨門的材料,他永不妥協的追求,讓他永遠只有99分──卻早已遠遠超過滿分。《99分的完美》

20230612【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還記得以前唸國中,唸高中時,常有需要寫週記簿的習慣嗎?瞿欣怡有意識的,在自己踏入五十的前夕,以週記簿的方式,記錄下一週的大小事,然後呈現給自己,當成人生五十的獻禮。在《人生中途週記簿》裡,從四十九歲,到五十歲,每日一省,每週一篇,記錄人生路上的跌宕起伏。活著的每一天,都像在寫考卷。她透過文字抒發己心、療癒原生家庭創傷,記敘照護母親的日常。不管生命有多艱難,她直爽,且始終溫柔。本週,一起在瞿欣怡的《人生中途週記簿》中,療愈心靈。

20230605【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孔夫子說:「必也正名乎!」,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美食亦是!身為飲食作家的良憶老師,本集就要來為部分美食辦場“澄清大會” [

20230529【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人稱「臺灣飲食文學教父」的焦桐,再次帶來最新的飲食散文,也是他寫給食物的情書《慢食天下》。延續著之前的創作美學風格,《慢食天下》這次也將所有文章的標題,以「論」字展開,系統性地描寫飲食各面向。大至“論市場”、“論宴會”...,小至“論吃蛋”、“論餐具”...,帶大家認識美食的典故由來,進一步領略美食背後的人文發展和時空變遷,用文學的角度進入美食的世界。

20230522【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本週先以一首芬芳、悠揚的歌曲『Scarborough Fair』來做為本集的開場。之所以說這首歌芬芳是因為歌詞中反復地吟唱到“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洋香菜、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也就是如今我們常用於料理的香藥草。 清爽優雅的香味和鮮綠色澤,一直都是西方人在烹飪時愛添加香菜的原因,本週節目除了要和聽眾朋友介紹各式的香藥草,還要順帶來個"香草油"與"香草檸檬雞"的製作與教學~不只有實用性滿滿的內容,還有悅耳的Simon & Garfunkel二重奏與你相伴,你絕對不容錯過~!

20230515【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如果所有的惦念都有迴響,黑霧也終有散去之時。無論生命輾轉顛簸,那些疼惜和善意始終照亮著他,讓他抬頭,看到溫暖微光,彷彿告訴他:勇敢往前走,不要怕。” 文字中的“他”,就是今天的主角《黑霧微光》的作者-馮國瑄。國瑄媽媽在他幼小時就已離世,媽媽的離開仿佛像張倒下的骨牌,推倒了他往後的生活。他開始寄人籬下的生活,從阿嬤家漂流到伯母家,敏感的他在某些時刻,還是會感到無比孤單。他將這份孤獨感寄託於閱讀,在文學作品裡找到自癒的力量,再透過纖細的文字及情感,將成長過程爬梳出一篇篇動人的文章,懇地把家庭和人際互動的情感寄於筆下。

20230508【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生活中總是離不開「開門 [7️⃣] 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說到「鹽」,就不得不請教洲南鹽場,自稱「鹽承續」的曬鹽人蔡炅樵。2001年台灣停止曬鹽,當時還是一名記者的炅樵,被委託調查鹽業歷史。他跑遍各地鹽場遺跡,訪問近百位鹽工,再回到家鄉,凝視曾經熟悉的荒廢鹽田,他不禁沈吟自問:「難道我只能為鹽田拍遺照?」。於是他決定下海當鹽工,接下荒廢多時的舊鹽場,找來老鹽工從頭學起曬鹽。他將海水重新導入洲南鹽場,並重啟曬鹽工程,更摸索出環境友善共處的方式,曬出屬於台灣的風土滋味。

20230501【良憶的人文食堂】

韓良憶

隨著疫情趨緩,各國國門逐漸解封,不少人都開始計劃著出國旅行。如果“英國”是你即將拜訪的其中一站,那你絕對不能錯過本週的精彩內容。旅居英國多年的詹朴APUJAN,因為讀書和工作的關係,意外地擁有了一次較長的旅行,跟倫敦這座城市糾纏在一塊。對他而言,倫敦是一個矛盾多元卻又能達到巧妙平衡的城市,龐克、藝術、時尚,既復古又現代;既開放又傳統。節目中詹朴也私心推薦了幾家在英國時,喜愛走訪的倫敦咖啡廳,透過設計師之眼,帶你認識英國道地的吃、喝、玩、樂!

【良憶的人文食堂】節目主持人韓良憶擁有深厚的飲食文學背景,經由她深入淺出的引導,每道食物彷彿都變成一個別具深意的人生哲理,每道料理方式,都是一種面對人生的態度。以「季節」為經,從生活中的當令飲食展開探索,邀請聽眾跟著節目一起在飲食文化中,嚐遍日常百味,宛若經歷人生的饗宴。以「飲食故事」為緯,邀請飲食文學作家,美食家及相關素人等,分享他們典藏心中,歷經時間與各種人生考驗的飲食故事,傳遞從飲食激發的正面力量與美好。